东格致中学 陈莉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 能通过互助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欣赏能力。
3、 能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能通过抓住文章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通过互助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欣赏能力。
课前准备:
1、 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 网上互助合作预习,将自己在课文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发布在网上,并对他人的提问作回复。
3、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方便探讨交流)
教学设想:
语文学习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说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上表述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大概算得上是一篇公认的传统教材了,它内容简明、充实,是一篇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核舟,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达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高度。文章的一些写法,很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和学习。
教学这样的课文,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的做法,而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原理: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吴惟粤、林小萍、区竞志《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2、“新课标”理念:要重视学生的情操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一、导入。
1、 大屏幕展示一
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发的一条预习求助信息:“核舟这么小,是用什么工具雕的?”
2、 展示部分回复
信息:“无聊,当然是用刀刻的!”
“你不会是以为他是用牙啃的吧?”
3、展示徐寒草同学就微雕工艺特色所作的解答信息。 |
1、 提问:如果你是
这位发出求助信息的同学,你看到这些回复信息,心里会怎么想?
2、提问:看到这条解答信息,你又会怎么想? |
学生回答:
例:失望。原以为这么多回复是来帮助我的,没想到却在是嘲讽我!
例:很感动。他是真正在为我解惑。很想知道他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信息的。 |
借助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时发现的问题,向学生指出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真正发挥互助合作的作用,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讲解课文。
圈画文章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
1、提问: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情?
2、 提问:从哪里可
以看出?试作简要分析。
3、 间接抒情部分
的寻找对学生有难度,教师作适当提示引导。例:珠可历历数也:从这句,发挥你的想象力,你看到了什么?(特写镜头、远景
镜头)你能想象作者在点数佛珠时的神情、动作、语言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1、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
2、口头交流:
表达作者对核舟的赞叹之情。
3、交流:
“嘻,技艺灵怪矣哉!”是作者对核舟的直接抒情。
4、交流:
“珠可历历数也”(作者手持核舟,正醉心于数佛珠的情镜已跃然纸上。);
最后九个“为”
(我们可以设想,他是怎样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地一一点算。这里有对朋友的敬佩之意,有对微雕精品的热烈赞叹。)等是作者对核舟的间接抒情。
5、有感情地朗读。
|
整体感知。通过圈画,
落实本文教学重点,引
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
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
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提高语文素养。
此部分设计旨在指导
学生用体验的方式感知
作者的情感。调动学生
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学
生进入文本,深入体验
作者的情感。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
三、小组合作写
作:精品核舟拍卖
会
假如魏学洢没
有写《核舟记》这篇文章,大家都不是很了解这枚核舟。然而他所收
藏的这枚核舟一直流传至今。今天,魏学洢的后代捐出这枚核舟进行慈善义拍。你作为拍卖行的拍卖师,将如何组稿来介绍这枚核舟,以期拍得
最高善款?
小组组成智囊
团,共同策划发言
稿。自拟题目,将
发言稿上传在网
上。看看哪个小组
的发言最精彩。 |
1、 现场巡视,指导学生。
2、比较阅读,到课
文中去找一找,我们该怎样介绍才能让读者既发出惊叹,又能一目了然?
3、小结。
|
1、小组讨论并作网上作文。
2、浏览所有上传作品,口头评价。
|
此部分设计旨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悟表达顺序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展示更全面、完美,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评价意识,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
四、选做作业:
|
1、魏学洢创作《核舟记》的创作灵感与激情来源于对核舟的喜爱与惊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依此探索下去,王叔远创作核舟的灵感与激情又是源于何处呢?请利用网络搜集有关信息,写一份500字的探索报告。(有
兴趣的同学可以
将此作为今天的
探索作业。)
4、 其他同
学的作业是:选择一样你最喜爱的工艺品,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
|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读教材是必须的,但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课内。内外结合,以内促外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分层设计作业,全面照顾,既重基础,又重能力,让各层学生都有成就感,有喜悦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