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哦,香雪》导读

一、《哦,香雪》导读
1、作者介绍
中国作协首位女主席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2006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1994)、《大浴女》(2000)、《笨花》(2005)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2003)、《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1993)和《永远有多远》(1999)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期刊奖3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2、课文内容分析
  小说以台儿沟通火车的前后变化为背景,刻了香雪等一群活泼可爱、纯朴善良、热切向往外面世界的农村姑娘,反映了古老的农村渐渐苏醒,新一代青年农民已经有了不甘闭塞落后的强烈意识。
结构图解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向往文明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脱贫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结局 :香雪深夜归来
3、问题探究
  (1)课文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的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2)两条纤细、闪亮的铁轨伸入深山,将封闭的山村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为什么能给山村的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火车固然是连通了“城市”和“乡村”这两个不同的地域,也由此把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况甚而至于价值观带向了“乡村”这一世界,使得那套固有的原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挑战,并且使一大批在乡村居住的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而主人公“香雪”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从而感到有改变自己的生存境遇的必要。
4、人物形象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的形象。
  香雪是一个善良、纯洁、质朴、诚实的山村姑娘,就像封闭的大山,清静淳朴,还没受到任何污染。同伴们说男乘务员的脸是“捂白”的,不如香雪的皮肤,惹恼了凤娇,香雪“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委屈”,香雪的善良可见一斑;香雪的纯洁连陌生的顾客都为之感动,“心中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香雪和女学生换铅笔盒,无论对方怎样坚持,她都要把鸡蛋留在车上,因为“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用一篮鸡蛋换了铅笔盒,香雪有些担心母亲会责怪,但她还是要向母亲实话实说, “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在台儿沟的少女中,香雪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她是台儿沟惟一的初中生。她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别的姑娘注意的是旅客的穿戴,用土特产换的是发卡、纱巾和尼龙丝袜,而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并且,原本胆小的她,当她看到一只喜爱的铅笔盒,就果断的去敲车窗;又勇敢地上了火车,她大概是台儿沟第一个登上火车的人。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文明的象征,是希望的寄托,她的行为,表现了一个农村少女的执著;随后她又谢绝了“北京话”的好意,独自一人走了三十里夜路回家,又表现了她做事果敢的性格。虽然在回家的路上她害怕了,看到同伴时大哭起来,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形象,相反更证明了她执著、果敢的性格,也刻出了一个清纯可爱、有追求、有理想的农村少女形象。
5、难点解析
之一:小说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
  小说没有细微地描写人物的心理,主要是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翠翠吃惊、羞涩,默然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表现;后来翠翠和打火把送她回家的人重逢,那人调侃翠翠:“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已经“长大了”的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的感情涟漪。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之二:香雪为什么要换铅笔盒,铅笔盒对她意味着什么?
  香雪从前用的木制的铅笔盒,受到同学嘲笑。由此她才意识到自己家乡的贫穷,“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香雪开始琢磨同学的自动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钱肯定非同寻常”。香雪由铅笔盒将山村的贫穷、封闭与山外世界联系对比起来,产生了向往之心。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而最终得到了向往已久的铅笔盒,“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之三: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之四:结构图解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明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脱贫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自爱
结局 香雪深夜归
二、铁凝《哦,香雪》的文学地位
文革以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登上文坛,其标志就是1977年11月刘心武发表的《班主任》。80年代又继而出现“改革文学”,其代表有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等,另外还出现了从人性角度展示人的觉醒,摆脱愚昧,追求现代文明的作品。代表作有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铁凝的《哦,香雪》,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哦,香雪》导读,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实录:善待生命(本站论坛稿)
    《与朱元思书》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本…
    《劝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
    一堂亮点闪烁的作文课——“我说我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空城计》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第八课《人生寓言》
    教案设计>
    第十课《论语十则》
    议论类“作文三步曲”教案
    《伤仲永》教案
    《在山的那一边》
    《茶馆》(节选)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这个世界的音乐
    鸿门宴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即兴一例(实录…
    《故乡》
    单元活动课:话说广告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神奇的极光》
    美猴王(语文版七上)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第七课《第一次真好》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上)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语文版七上)
    基因畅想(语文版七上)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劝学》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竹林深处人家(语文版七上)
    济南的冬天(语文版七上)
    (语文版)《选举风波》教案
    (语文版)《走进纽约》备课资料1
    意到笔随显真情,平凡之中见新意——…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
    《登高》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结课即兴拓…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诗五首《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
    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
    访李政道博士

    《段太尉逸事状》
    《归去来兮辞》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水墨唐诗300首—柳宗元《渔翁》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小溪流的歌(语文版七上)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东方风来满眼春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人生寓言》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南京大屠杀》不能撤!
    话题作文和而不同讲评教案
    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教学方案设计
    青海湖,我梦中的湖
    戴震难师
    诗五首《江南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案例
    等待戈多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沁园春·雪》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性教学设计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第六课《理想》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课堂实录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雅舍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走过去与逗留
    《兴贤》教案
    泪珠与珍珠
    不朽的失眠
    《与微之书》教案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给女儿的信
    给布特勒的信
    “错过”话题作文指导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拣麦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小石城山记》教案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近体诗六首
    庄周买水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城南旧事》教案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亲近诗歌》课堂实录
    卖油翁(语文版七上)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人间有情——走进亲情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包容”话题作文教案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