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春姑娘 上《道士塔》(实录)

草 发表于: 2004/10/16 07:35pm

吸取的优点:
1 随堂对学生进行读书习惯的培养:“拿到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然后认真读一读序言和目录,了解了书的概况再选择内容来读,以后读书一定养成这个习惯。”
2 似乎拓展的不太多。
顶部
春姑娘 发表于: 2004/10/16 09:42pm


下面引用由xiaoyanzi在 2004/10/16 03:10pm 发表的内容:
读了几遍了,还是不敢轻易下笔!等我构思成熟了,与大家共讨。




诚惶诚恐ING~~~
顶部
elvis007 发表于: 2004/10/18 12:24pm

这篇文章还可以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

比如引进朱大可的说法来引起学生的讨论。
顶部
华山混剑 发表于: 2004/11/12 09:59pm

要上这篇文章,向春姑娘学习.顶上来.
顶部
春姑娘 发表于: 2004/11/12 10:22pm

[这个贴子最后由春姑娘在 2004/11/12 10:34pm 第 1 次编辑]

我的反思(一)

一个月之后再来看自己这堂课,发现问题多多,真是羞愧。我决定对此进行反思,并进行后设计,恳请大家多提意见,提携我进步。

为了更好地反思,先将这堂课的进程列出来:

第一课时
一、早读课朗读课文两遍。
二、导入。作者。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余秋雨?
三、从题目切入,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看到“道士塔”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问题?你通过文章解决了这些问题了吗?
2、这个“道士”是什么人?请一位同学介绍道士王圆箓。作者特别说明,他原是一个农民,是想强调什么?
3、题目中的“塔”是什么“塔”?(介绍道教和佛教的有关知识。)
4、让一个农民出身的道士来管理一个佛教圣地,这合适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5、这个农民出身的王道士是如何管理莫高窟的?这在第几部分写到?他管得好么?
(反语,讽刺)
6、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只有三个字:我好恨!作者恨的是王道士吗?依据是什么?
7、该由谁来承担这笔文化重债?
四、品读第一部分
感觉哪一段写得最好?怎么好?

第二课时
一、
师:整个事件和作者的观点在第一部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上洋洋洒洒三大部分的文字?另外三个部分跟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链环式结构”)
二、品析语言。
请大家找出你认为精美的、有深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找出你理解不透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大家来讨论。







顶部
春姑娘 发表于: 2004/11/12 11:00pm

我的反思(二)

我上《道士塔》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的,主要仍是文章内容,而文章的语文形式没有得到重视。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主旨用去了第一课时的大半时间,所做的事,正如开心说的,只是“读懂”。而这“读懂”只不过是阅读教学的最低层次而已。

我一直在思考:阅读课,教给学生什么?或者说,学生应该学会什么?

今天看到叶圣陶一段话:“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靠讲明语言的运用和作者的思路——思维的发展来讲内容。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不那么说,为什么用这一个词而不用那一个词,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而不用那种口气,所有这些都跟文章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把这两者分开来讲,这一堂课讲思想内容,另一堂专门讲语言,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堂课才算成功。”

现在我认识到,语文课,不应着眼于内容,而应着眼于语文形式,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因为,教师教读的目的,是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从而学会读文章,写文章。

这节《道士塔》的第二课时的第一环节,我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整个事件和作者的观点在第一部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上洋洋洒洒三大部分的文字?另外三个部分跟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所用的“链环式结构”。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是这节课显出的一点微弱的闪光,它着眼的就是语文形式问题,然而我没有能够就此深入下去,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发展作进一步的分析。
顶部
江上清风 发表于: 2004/11/15 08:36am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的,主要仍是文章内容,而文章的语文形式没有得到重视。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主旨用去了第一课时的大半时间,所做的事,正如开心说的,只是“读懂”。而这“读懂”只不过是阅读教学的最低层次而已。

我一直在思考:阅读课,教给学生什么?或者说,学生应该学会什么?

今天看到叶圣陶一段话:“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靠讲明语言的运用和作者的思路——思维的发展来讲内容。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不那么说,为什么用这一个词而不用那一个词,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而不用那种口气,所有这些都跟文章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把这两者分开来讲,这一堂课讲思想内容,另一堂专门讲语言,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堂课才算成功。”

现在我认识到,语文课,不应着眼于内容,而应着眼于语文形式,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因为,教师教读的目的,是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从而学会读文章,写文章。
姑娘的反思很深刻啊。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1、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究竟应该把什么教给学生?什么才叫读懂课文? 母语课的阅读课应该怎样把握阅读的层次?
2、 语言的学习在语文课上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叶老说得好啊, 语言的学习应贯穿语文课的始终。 长期以来,阅读课就是阅读课,写作课是写作课,是不是有点事倍功半呢?
3、 “不应着眼于内容,而应着眼于语文形式,” 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兼顾吧。
愿多向姑娘学习,贯于反思的教师必会让教书成为一种艺术。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这里。
顶部
yixiao 发表于: 2004/11/15 05:23pm

我觉得内容与形式应该并重,因为语文课毕竟还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所以重内容不应该是什么错误。关键在于这篇文章本身更适合进行哪方面的教学。非常同意把文章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教学的主张,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往往难于做到兼顾,所以时时感到矛盾。

顶部
xiaoyanzi 发表于: 2004/11/19 09:17am

下载了,也认真地研读了,忽然我不知道如何写这篇文章的评论了。知识太浅薄了,只能多姑娘说声对不起,我的诺言没有兑现!
谈谈自己的感觉:
当初许诺要写评论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讲的是余秋雨的文章,我不爱余秋雨,甚至是讨厌他;但我爱他的文章,爱文章的文化味。
我爱他的文章,但惟独不爱《道士塔》,因为在余秋雨所有的文化散文中,似乎这篇文章最明显的体现了余秋雨的身份——搞戏剧的(我一直以为把余秋雨定位为学者,是对学者的侮辱,他不配!)。戏剧化、矫情等硬伤在这篇文章当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于是对春姑娘的文章有期待,期待讲出文化味,期待讲出文本的不足,期待讲出爱国的内容,也期待将出属于散文的东西(我是不是贪得无厌?)。
用三个字来概括我的第一感受吧:
一是平。姑娘的整节课比较平实,没有矫饰,没有可以地去追求所谓的新或者是奇,学生在平淡当中完成了对文本的把握。
二是紧。在这里我不想谈预设不预设的问题,因为课的存在就以为着预设必须存在。姑娘的课环环相扣,错落有致,是一堂在课堂结构上相对完美的课。
三是浅。姑娘对知识的整合和文本的挖掘给是一种浅的感觉。文化味单薄了些,同时对爱国情感的挖掘也有不足。当然对文章写作的评价就是小燕子的苛求了。

顶部
xiaoyanzi 发表于: 2004/11/19 09:18am

有感与春姑娘的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计划教案1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春姑娘 上《道士塔》(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漫话小行星
    食物从何处来
    公输
    核舟记
    唐雎不辱使命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
    杨修之死
    《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杨修之死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
    满井游记
    回忆我的母亲
    >课堂实录
    李镇西讲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济南的冬天
    《天净沙 秋思》简案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案…
    成语复习教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
    画山绣水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人生…
    山中访友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项脊轩志》说课稿
    老王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文《三棵树…
    我的空中楼阁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
    《母爱教育》教案
    《作文创新思维》教案
    伶官传序(简案)
    《春风又绿江南岸──记叙中的描写》…
    绿野萍踪:齐人有一妻一妾
    《咬文嚼字》说课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
    现代文阅读指导专题公开课课题:分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秋天(课堂实录)
    《放弃射门》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识字3
    《虞美人》教学设计
    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江…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颗…
    “语言的衔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伶官传序》学案
    限字表述题的解答技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秃鹰之死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转帖…
    《绿》教学设计
    盖玉春《武技》教学实录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绿色蝈蝈》教学稿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诗歌鉴赏》
    《错误》教学设计
    实录
    李镇西讲
    李镇西讲《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
    铁皮鼓的教案--再别康桥
    《琵琶行》(第一课时)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说——《三峡》《绿色蝈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诗.乐.图欣赏]《琵琶行》
    《琵琶行》简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
    《变形记》教案
    敬业和乐业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案
    《窦娥冤》
    《劝学》教案
    我与地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
    篱笆那边(教案)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花未眠(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二课时)
    《鲸》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画山绣水
    《鲸》说课设计
    《渴生者》教案
    观刈麦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语文活动课:主题小报设计活动
    语文活动课:生活写生——推荐“我最…
    雨儿在歌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语文版第一册)
    《谈读书》教学设计
    对联复习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
    《繁星》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伟人细胞
    《天上的街市》教案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
    飞红滴翠记黄山
    《繁星》教案
    《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
    《水调歌头》
    比金钱更重要(第二课时)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专题《长城》教案
    人琴俱亡
    甜甜的泥土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画山绣水
    飞红滴翠记黄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错误》详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案
    《我的空中楼阁》详案
    >详案
    《斑羚飞渡》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一:再别康桥(教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
    向沙漠进军教案
    寻找语言宝石,感受语言的美        …
    灯(教案)
    荷花淀

    庄暴见孟子(教案)
    《信客》教案
    《三峡》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
    《信客》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林中小溪
    《心声》教案
    《珍珠鸟》教案
    《对联》教案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
    第一次真好(课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案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致女儿的信》教案
    《雨霖铃》教案
    《懒惰的智慧》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故都的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毛泽东词二首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死水、赞美(教案…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雨巷(教案)
    勾践灭吴(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