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春姑娘 上《道士塔》(实录)

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年轻的学者,我觉得非常困惑,或者说非常两难。因为两个东西都在那儿,因为我知道我们国家兵荒马乱,如果他们不带走的话,这些东西可能也没有了,因为这些敦煌壁的洞窟里边,可能看到了很多烧了烟,有很多逃亡者自己就住在那儿,在里边乱写。如果这个东西没有拿走可能也没了,因为兵荒马乱,他们好多敦煌的经卷,敦煌的洞,发现以后那些经卷运到北京来,路上这个拿一把,那个拿一把,席子裹着。损失都很大,这个我们知道可能也就没了。所以拿到大英博物馆,当时得到保存了。

  但是我又不甘心,好不容易发现了一百年前,发现了这些东西,都拿走了,拿走了我们祖先了给我们的东西,我又感到非常的不甘心,不甘心在哪里呢?就是我们在敦煌发现的同时,我们又发现了甲骨文,甲骨文并没有让外国人来研究,就靠我们的学者凭着甲骨文我们研究出了一个很清楚的商代。也就是说中国人还是有研究水平的。我们还有能力保存它的,但是兵荒马乱太严重,在那么遥远的敦煌,保存可能又很小,所以我一下子站在沙漠里面困惑了,大家理解我这个困惑吗?我不知道该不该拿走,我是个世界公民,我不认为当一个强盗,我如果他是帝国主义强盗,我这篇就写不好了,因为这很简单,帝国主义强盗拿走了我们的文物,我们一定要把它拿回来,这个文章就写不好了,因为我这里面有未知结构,没有两难结构了,大家理解我这个意思吧,没有两难。如果说我另外一个结论,应该拿走,这个财富是全人类的财富,拿走做全人类的保存多好,我这篇文章也写不好了,因为我心里没有两难,拿走就好了。现在好多青年学者说应该拿走,但是我的心中不是这样,我既不认为他们简单是强盗,他们也是学者,他们不是强盗,但是我同时又不认为他们应该拿走,当我两难的时候,我当时突然出现一个图像,如果我早一百年出生的话,我如果知道这个事情的话,我在沙漠上会拦住他们的车队,我会和他们辩论,这是我们祖先的遗产,你们如果好是心的话,有没有可能帮帮忙运到北京,我们那儿有好多学者,和他们辩论。

  但是当时也有好多东西运过来了,路上丢失那么多,北京也没有很好的保存机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又矛盾,如果真把这个车拦下来了,他真交给我了,这是当时幻想了,我把它拉到哪里去?我拉不到哪里去,我不知道把他们放在哪里,拦下来的车队我让他放在沙漠里,我一个人只能蹲在沙漠里,大哭一场。我产生这个感觉的时候,我觉得一篇好的散文出来了,因为两难出现了,大家理解我这个写出的感觉吗?我觉得我只能在沙漠里大哭一场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篇散文,我散文写作的开端,就是这样来的,而不是一般的写作。所以我一看到中学生的好多写作简单就是这样,他们是帝国主义强盗,中国水深火热,他们还趁火打劫,这个不是一篇好散文,文章也可以,不是一篇好散文,倒过来应该拿走,人类共同财富,我们为什么要保存它?好,这也可以,但是不算一篇好文章,因为它不牵动人的感情,它没法出现两难所造成的一种均势,就是均势。现在世界越来越开放了,觉得我们现在能够把巴黎和伦敦保存的敦煌的文物。我们都拍过来,我们的学者研究得很好,心理很平衡了吧,是心理可能平衡一点,因为我们可以读解它,也可以拥有它。

  但是我这次到了希腊以后,心理又不平衡了,希腊的文化部长他给英国首相布莱尔写的一封公开信,应该是这么说,他们的教授委员会写给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一封信里引了他们已故的一个文化部长的一段话,这段话,而且它们的逻辑讲得很严,就是说你那儿保存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个文物的名称叫巴特农文物,就像我们这个文物叫敦煌文物一样,巴特农在希腊不在伦敦,任何文物只有在它一个环境当中,它才有活力,它在前后左右的对比当中,才有它的位置。那我马上想到敦煌,你们保存的不错,它的这个文物的名称叫敦煌文物,敦煌不在你们这儿,敦煌现在活生生还在中国,它只有放在那儿,在前后左右的对比关系中,它才有生命力。我被希腊的人说服了,而且他们说你们可以看不起我们希腊人,但是它是人民的遗产,你们一定要让它回到自己原生地,你才可能是最好的保存方法。这种话让我当时看了以后眼泪汪汪,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敦煌也是一样,就是这样的感觉,又产生了一种非常大的情感冲撞,因为好多年轻的学者跟我讲的时候,他们觉得他们是西方立场,但是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人都没有这么看。所以在我看起来又对我的心头有一种冲撞,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散文情绪还是保持了。我想大家能够理解我这个意思了,就是散文情绪能够保持,而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

  我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对科举制度就有一种感觉,我的散文里头写的最长的就是《十万进士》。对中国科举制度,有的时候叫做又爱又恨,说不明白你的去向在何处,就是精神去向非常矛盾,恨的地方,这显而易见。我们读过鲁迅的《孔乙己》,我们读过《儒林外史》里边的《范进中举》,我们又看过比如秦香莲,好多人为了考状元人格完全变了,变成了无用的废物。有的时候变得非常奇怪的结构,可以不要妻子,或者可以失去了很正常的思维方式。科举制度造成了人格灾难,我小的时候读这些作品,语文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我们对科举制度应该说是很仇恨的。但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情况发生了变化,我特别对欧洲文明了解以后,我突然发现,欧洲的学者对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官选拔制度评价极高,我仔细一想,我们中华文明的延续的过程当中,科举制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简单讲两句大家都明白了,就是中国的文明为什么没有破败的重要原因。它一直保持着社会的有序,而有序的原因就是它建立了一个理论结构,就是只要中国这块土地上的男子,不管你的出生,不管你的地方,通过文化考试就能成为各级管理人员,这个制度居然实行了一千三百年,而考试的内容又不是抽象的学历,是儒家学说,而儒家学说确实是治国平天下的学说,也就是说,你学了儒家学说做一些管理是可以的,不是说不可以的,是可以的。

  因为儒家学说主要内容就是治国平天下的,而儒家学说又恰恰是中华文明的主干,所以好多生命为了追求自己的飞黄腾达,他用自己的生命把儒家学说延续下来了,中华文明的不断绝和这个有关,而中华社会没有变成彻底无序的灾难地,和我们这块土地没有长久的失序有关,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文化官员管着,管的人,他的管理的资格只有一条,文化,而不是其他。这个蛮厉害,所以我对科举制度又有好感,有了好感以后,但在人格意义上又想,一千三百年,中国男子千军万马只有这条生路,没有其他生路,那么多人挤在那儿,人格灾难又造成太多太多。譬如既想做官,又想做学问,这个就是科举制度留下来的,你到底要做官还是到底要做学问?对于做官的来说他是搞学问的,对于搞学问的人来说,他目的是为了做官,这个到现在还有遗留,这是人格灾难了。还有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可以不管家里人的感情,不管什么背景,这是人格灾难。还有在飞黄腾达以前是卑躬屈膝,一旦飞黄腾达之后颐指气使,这都是一千三百年造成的一种延续的人格灾难,不仅仅是孔乙己,不仅仅是范进,一般的文人都有了。我又有点恨了,但是看看文明的延续,看看中国一千三百年没有失去,这种困惑当中,就使《十万进士》这篇文章不是学术论文而是散文,因为尽管它很长,我的心态一直处于两难当中,而两难是不适合写学术论文的,学术论文需要有结论的,而我没法有结论,我的结论就是说,我只能想起曹操与杨修这个戏的最后,在一片大雪当中,一个老年的更夫在敲:招贤了,招贤了,一批批人格结构,有才华的人也死亡了,但是像历史老人一样不断地需要召集人来管这个国家,但是满天大雪,而他的头发,他的胡子也像雪一样都白了。就这么一个图像出现在眼前,是这篇文章的终结,而不是学术结论,这就是散文。这样的图像表明我心中的未知结构很强盛,而不是非常简单的说,应该怎么样,。所以在这个地方我表达出学术和文学表述的一个差别,大家是不是明白,就是我自己的体会当中,就是如果你要写大的东西的时候,要表述出那种你无法找到结论,但是又牵动你的感情的那个部位,不仅牵动你的感情,你根据你的体验,你觉得也能牵动广大读者的感情。但是简单的结论是没有的,每一次思考都会深化一步,不断地深化下去,永远是逼近真理而不能穷尽真理,不能抵达你最后的目标,只能逐步逼近,这有可能是人文学科当中很多的共同特点。而文艺更需要如此。否则你无疑没有可能,也没有路,让观众进入到你的气场里边,一起投入带着感情的苦恼的思索,带着感情的苦恼的思索,就很难达到。

  我讲一讲我自己在学习写作过程当中体会,大体说明今天的未知结构或者说两难结构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呢,我需要说明的是在艺术创作学当中,是一个比较深一点的话题,我真是不需要所有的学生写作作文都这样,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前面讲到这是比较难的,但是作为艺术创造学不研究这个好像是不太行,我觉得我们的文化界就是对于创作规律研究得太少,我看到很多批评的人,完全做一些人格攻击,不是做这种真正创作学的研究,这就不对了,真正的理论家就应该做一些创作学的研究,这方面研究少了以后直接影响我们国家的创作水平和审美水平,这是很遗憾的。所以我只是提供这么一种思考的方式,来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人们做过这种探索,有人们经过这种实践,在学术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有很多朋友有不同的意见,有具体不同意见,这是可以的,这种不同意见就叫做学术意见的分歧了,有人说不,这个双重结构好像三层,有人说不,这个双层结构很可能是平铺的,这就叫学术争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太少看到类似于这样的学术争论,讲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我在讲述这个时候,同时也表达出我的一个心意,希望我们在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领域更多的回到文学本位和艺术本位,而不要离开这个,对于你一个不认识的人猜测他的人品,猜测他的恋爱,把这些东西叫做文学评论,那就搞错了。

  问:余老师您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计划教案1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春姑娘 上《道士塔》(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漫话小行星
    食物从何处来
    公输
    核舟记
    唐雎不辱使命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
    杨修之死
    《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杨修之死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
    满井游记
    回忆我的母亲
    >课堂实录
    李镇西讲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济南的冬天
    《天净沙 秋思》简案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案…
    成语复习教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
    画山绣水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人生…
    山中访友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项脊轩志》说课稿
    老王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文《三棵树…
    我的空中楼阁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
    《母爱教育》教案
    《作文创新思维》教案
    伶官传序(简案)
    《春风又绿江南岸──记叙中的描写》…
    绿野萍踪:齐人有一妻一妾
    《咬文嚼字》说课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
    现代文阅读指导专题公开课课题:分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秋天(课堂实录)
    《放弃射门》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识字3
    《虞美人》教学设计
    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江…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颗…
    “语言的衔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伶官传序》学案
    限字表述题的解答技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秃鹰之死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转帖…
    《绿》教学设计
    盖玉春《武技》教学实录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绿色蝈蝈》教学稿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诗歌鉴赏》
    《错误》教学设计
    实录
    李镇西讲
    李镇西讲《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
    铁皮鼓的教案--再别康桥
    《琵琶行》(第一课时)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说——《三峡》《绿色蝈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诗.乐.图欣赏]《琵琶行》
    《琵琶行》简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
    《变形记》教案
    敬业和乐业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案
    《窦娥冤》
    《劝学》教案
    我与地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
    篱笆那边(教案)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花未眠(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二课时)
    《鲸》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画山绣水
    《鲸》说课设计
    《渴生者》教案
    观刈麦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语文活动课:主题小报设计活动
    语文活动课:生活写生——推荐“我最…
    雨儿在歌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语文版第一册)
    《谈读书》教学设计
    对联复习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
    《繁星》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伟人细胞
    《天上的街市》教案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
    飞红滴翠记黄山
    《繁星》教案
    《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
    《水调歌头》
    比金钱更重要(第二课时)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专题《长城》教案
    人琴俱亡
    甜甜的泥土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画山绣水
    飞红滴翠记黄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错误》详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案
    《我的空中楼阁》详案
    >详案
    《斑羚飞渡》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一:再别康桥(教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
    向沙漠进军教案
    寻找语言宝石,感受语言的美        …
    灯(教案)
    荷花淀

    庄暴见孟子(教案)
    《信客》教案
    《三峡》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
    《信客》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林中小溪
    《心声》教案
    《珍珠鸟》教案
    《对联》教案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
    第一次真好(课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案
    《伟人细胞》教案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致女儿的信》教案
    《雨霖铃》教案
    《懒惰的智慧》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故都的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毛泽东词二首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死水、赞美(教案…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雨巷(教案)
    勾践灭吴(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