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伶官传序》学案
|
《伶官传序》学案 1、.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2、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第一课时一、展示目标: 1、 整体把握本文议论的中心及文章的议论思路。 2、 掌握文中的关健字、词、句。二、学前指导: 1、 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知识(见《世纪金榜》) 2、 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传中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此外三人则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入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3、 问题: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到了怎样的结论?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出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1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教师归纳: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显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板书) 4、 问: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持什么态度? 这些态度可以从庄宗对待哪样事物看出? 教师引导: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从他对待晋王的遗矢可以看出. 三、课堂训练:必做题: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B.伶(líng)官 盛(chéng)以锦囊 誓天断发(fà) C.抑(yì)本其成败之迹 仓皇(huāng)东出 乱者四应(yíng) D.吾遗(yí)恨也 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 泣下沾襟(jīn)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 ③、此三者,吾遗恨也。( ) ④、及凯旋而纳之。( ) 3、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中的“其”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何其衰也 D.请其矢 5.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6.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选做题: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3.此三者,吾遗恨也。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请其矢,盛以锦囊 6.夫晋,何厌之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必做题答案: 1.B 2、①推究②绳索③遗憾④收藏,藏入3.D 4.A(代庄宗;B项解释为“一定”;C项解释为“多少”;D项代指“庄宗的父母”。) 5.B(“与”解为“给”;A、C、D三项中“与”均为连词。) 6.B(应是“负锦囊以前驱”。) 第二课时一、展示目标 1、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2、掌握重要文言知识二、学前指导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段只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答: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3.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戒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4、关键字词: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庄宗: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秦: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六国: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项羽: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可见,一个人的兴亡、得失、成败,与天命神灵无关,关键在自己,事在人为。这也是“兴亡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希望同学们用这一“规律”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课堂练习: 必做题: 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3.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请矢,盛以锦囊,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5.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6.对这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得天下之时,意气昂扬,威武雄壮,失天下时,痛哭流涕,衰败凄惨。 B.庄宗得天下在于他忧虑辛劳,失天下在于安逸享乐。 C.作者认为成败得失,全在于人事。 D.庄宗得到天下后,骄傲自满,不求进取,失败是自然的道理。 选做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指一般属官。 B、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的原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偏激的情绪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
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负而前驱 B、一夫夜呼 C、仓皇东出 D、函梁君臣之首 3、翻译下面句子。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案: 必做题答案: 1.D(此处“身”应释为“自己、自身”。) 2.C 3.D(D项是一个被动句,A、B、C三项均为倒置句。) 4.B(“乱了的人”应为“作乱的人”。) 5.B 6.D 选做题答案:1、C、2、D
课 题
|
伶官传序
|
教学目标
|
积累常用的重点词句;
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理解本文气脉贯通结构严谨的特点。
|
教材分析
|
本文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
从两大环节解读课文:一是文句内容的把握,二是文脉、文气的鉴赏感知。
|
中心问题
|
本文通过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阐述了什么道理?
|
教学过程
|
问题设计与答题要点
|
学生活动设计
|
一、疏通文句:
师解疑。
师纠错。
二、解读课文,理清文脉,感受文气:
1. 课文写了谁的故事?
后唐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的故事。
2. 找出课文中写庄宗得天下过程的文字。
3. 找出课文中写庄宗失天下过程的文字。
4. 感知课文前后对照、照应的严谨结构。
盛------衰
可谓壮哉------何其衰也
5. 通过这样的前后对照,作者要向我们阐述什么样的道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
生逐句翻译。
生齐读课文。
思考,回答。
阅读,勾画,齐读。
阅读,勾画,齐读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
教学反思
|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计划教案1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伶官传序》学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窦娥冤》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五代史伶官传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