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建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多一些动感、生气与活力,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并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 ,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想学生所想,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就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时,既要注意考虑教学的重点,能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又要注意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已提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影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在开课时,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做过“踩影子”的游戏吗?一听做游戏学生来劲了,纷纷发表自已的意见,说这个游戏怎么做,这时教师就带着学生来到太阳底下,让学生观察太阳照在身上会有什么?并和学生一起做“踩影子”的游戏,最后由学生总结影子的特点,这时再去读课文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并能读好它。
又如:教学《操场上》一课,如果开课时,教师只是干巴巴地问学生,参加过什么活动,然后教学生认字,在学习中学生就变成了教师的听众,学生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情境,于是教师就给孩子带来了绳子、皮球,在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这些东西,再思考它可以做哪些游戏,互相讨论一下。由于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就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并由小组讨论提出了本课要学习的词语,学生积极性很高。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既带着学生一起进入了情境,又使学生自已说出了本课的内容,并积极开动了脑子,激发学生自已去解决课文中的知识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抓住学生特点,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使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耳、脑、手、脚并用,知、情、意、行统一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把知识的讲以活动的形式出现,沟通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使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组织课堂活动时就要注意两点:首先,如果课堂活动单一,学生就会产生疲劳,因此,所组织的活动在形式上一定要多样化,多方位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所组织的活动还要符合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要适应学生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比如:《操场上》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识字,那么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进行识字呢?我们设计了两种活动:
1、组织学生观察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思考并做这个游戏,在学生说了这个游戏,做了这个游戏后,组织学生读词语,再小组合作找词语卡片,观察卡片并想办法记住这个词。
2、组织学生观察图,说活动的名称,再读词语,做动作,找卡片,观察卡片思考记字办法,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耳又动脑。在巩固认字时,我们也采用了两种活动:
⑴ 组织学生看生字卡片,思考,再做动作,读一读;
⑵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思考后根据图的内容,小组互相合作找出这张卡片。在学习偏旁时,组织学生小组一起想办法,分别总结出表示手、脚动作的词,并自已总结出提手旁和足字旁。这样,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口在动、手在动、脚在动、耳在听、脑也在想,又能在小组中表现自已,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记忆和全身的活动器官都刺激到了极限,记忆深刻,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