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中考 >> 语文学习教案 >> 正文

 

《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

这方面的经验吧?
生:(众生大笑)
师:她对那个男孩子的衣领……可能那个男孩子的衣领不是很脏,很脏她也不会被吸引住。(笑)肯定是那个衣领很有特点很有个性,把她吸引住了,她就记住了。你们看过曹禺的《雷雨》吗?
生:(小声说)看过。
师:他的那个情人鲁侍萍走了以后,周朴园的情人走了以后,周朴园老记得……不对,我说错了,是他的那个情人鲁侍萍还老记得他的衣服上有什么?
生18:梅花
师:对对!你说得对!周朴园的一件衣服上绣有一朵梅花,鲁侍萍人虽然离开了周朴园,但是老记得周朴园的一件衣服上有一朵梅花。有时候有一些细节……《安娜卡列尼娜》看过没有?她和丈夫生活了很多年,她以前老没有发现,或者说她没有注意到她丈夫耳朵后面有一个痣。后来她碰到渥伦斯基以后,就开始讨厌她老公了,或者说她以前就讨厌她老公后来碰到了渥伦斯基。然后再回家看到她老公耳朵后面那颗痣,就觉得特别讨厌。(笑声)反过来说,细节都有着情感因素。所以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如果写“青青子衣”,那只是记住一件衣服。可能是初次会面时的那件衣服,她连领子都记得,你看记得多细!这是第一个地方。第二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说?你来翻译一下。
生19:即使我没去找你,你也应该寄个音讯给我。
师:你翻译的带点情绪行不?(笑声)
生19:她的情人没有写信给她,她就觉得不高兴,有点怨她。
师:没有写信给她,没有发电子邮件了。(众生笑)
生19:没有给她音讯了。
师:我是说她有点情绪嘛,你把情绪翻译出来。
生19:情绪啊?
师:“纵我不往”,从这句话里,潜台词可以看的出来,其实这个女的是经常主动去的,就是今天忙了,要加班。(笑声)即使我不来,说明她经常去的,一天去两遍。“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大家看这一句,看注解第四,课文注解上,说它是设问的(程按:香港课文注为设问。应该是反问。),我的意思是说,把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味道又不同。哪位同学把它翻译成陈述句。
生20:我不去找你,你就不给我音讯?
师:即使我不去找你,你可以主动点来找我嘛!是不是啊?这就是一种陈述句。如果用陈述句来写意思也差不多,但味道不同。什么味道呢?
生21:即使我不去找你,你也应该来找我啊!
师:那和原文有什么不同?看看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学习语文就是要把细微的差别分辨出来。
生22:设问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师:更能表达自己什么感情?
生22:愤怒的感情。
师:愤怒?愤怒?(生笑)也不算完全不对。不过如果一个女孩子,见她男朋友只是愤怒,那我要是她男朋友,下次就不见她了。(众生笑)可以有点情绪,但完全是愤怒好像重了一点。那应该用什么词语表达她的情绪?原文为什么好,表达的是什么情绪?
生22:有点怨。
师:有点怨,有点恨,当然还有点爱。(众生笑)说得很好。刚才说的《子衿》,中国有句话叫爱屋及乌,由于喜欢他的人,喜欢他的屋子,连带着爱他屋上的乌鸦。这个人的领子有什么好怀念的呢?要是领带还差不多。其实还是对人的思念,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要仔细地揣摩,品味里面细微的情调。这是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一下,有一个代词——“子”,指的是第几人称?
生23:第二人称。
师: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但是它和“你”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子”在古代还特指有学问的人,是男人的美称,如“夫子”、 “孔子”、“诸子百家”等等。课文中这个“子”字是第二人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里还有个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使用。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个第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他”,古文第三人称经常用什么词?
生24:其……
师:“其”是常见的,还有“之”啊,“彼”啊,彼此的“彼”。假如改成第三人称,我们改成“其”字来读一遍。“青青其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其宁不嗣音?”都改成“其”字,读一下好不好?读前两段。预备读!
生:“青青其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其宁不嗣音?
青青其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其宁不来?”
师:这个也不是绝对不可以是吧?但是不好,是不是?为什么不好?哪位来说一下?思考一下,可以交流。
生:(讨论)
师:哪位同学?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找女同学!
生25:用“子”表达感情上比较直接。
师:说的很好,表达感情直接。那个男的实际上并没有来,但她把他当作来到她面前一样的,是吧?如果改用第三人称呢?
生25:就没有那么直接。
师:心理距离就没有那么近了。说他……我们平时骂人的时候,用“你”还是用“他”,表达的感情不一样的。我们小时候,偷懒,不做事,大人骂我们的时候说“他这个狗东西”,骂得较轻。有时大人很愤怒,尽管我们不在他面前,大人也愤怒地骂“你这个狗东西!”两种骂法不一样,但是要表达很强烈的感情的时候,就说:“你这个狗东西,还不回来!”有时大人在家里自言自语地骂,就好像把你当作是在她面前一样的。如果用第三人称骂,就没有这个情绪了,就淡一点。课文中这个代词“子”,如果换成第三人称,味道就不同了,表达的情感没有第二人称这么强烈。你看,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我们的祖先就在这么精密地使用我们的汉语。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女的不知羞耻,你怎么看?(生笑)男同学先说。
生26:我觉得她不是不知羞耻,而是太爱这个男生了。一日不见就牵肠挂肚的,就这样子哪。
师:说的很好,小伙子很聪明。女同学,女同学说说看。
生(女)27:我觉得她是不知羞耻的。因为如果那个男子这么久都不给她音讯,应该知道这个男子已经不爱她。那么这个女子应该放弃他,再找另外一个。(众生大笑)
师: 好啊好啊,这是现代女子的观念!这个观念很好,但是可能现代了一点点!(众生笑)不过,《诗经》的时候,在爱情方面,人们是很开放的。中国,特别是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早期是比较浪漫的,我们看《诗经》中也有很多是大胆写爱情的。“国风”中就有很多。也有像刚才这位女生说的:你不来,你不来拉倒!(众生笑)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北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众生笑)天涯何处无芳?缺了你,就没人啊?是不是?有这样的诗的,《诗经》里有好多首。这位女主人公,像刚才这位女生这样理解行不行?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在这首诗里头?
师:我想评价女性要男性来评价比较好——哪位讲?
生28:她对那个男子很专情,虽然他不来找自己,但压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就写了这首诗,也应该有点,就像老师说的泼辣。因为她说“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就是说我不去找你,你就不来找我吗?
师:我不去找你是假的嘛,我故意不去,要摆摆架子的嘛,你怎么不来呢?你傻不拉几的,怎么不来呢?(生笑)她是泼辣而深情的。你喜欢这样的女孩子吗?
生28:喜欢。
师:祝贺你上了大学以后再去找一个这样的女朋友,好不好?现在不能哦。这个女主人公是泼辣而深情的形象,开了中国文学史中这种形象的先河,后面好多小说里面,包括《红楼梦》里面,都能看到《诗经》里这个女子的影子。你说《红楼梦》里,哪个女子像?
生29:林黛玉。
师:林黛玉像吗?林黛玉像吗?
生30:薛宝钗。
师:薛宝钗?没看过《红楼梦》嘛!还是要看看啊!
生31:她经常开贾宝玉的玩笑。
师:谁?
生31:林黛玉啊,她经常开贾宝玉的玩笑,说他和其他女孩子一起。
师:林黛玉私下开贾宝玉的玩笑,因为他们感情很好。我举个他们感情好的例子: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一读书就打瞌睡,考试不及格,所以他爸爸就打他屁股,把屁股都打得很厉害打烂了。当时有好多人去看他,有两个典型。一个是薛宝钗,一个是林黛玉。薛宝钗是从大门进去的,进去后说了什么话?看过的记不记得?
生31:她拿着药跟那些人说,我是来送药的。
师:你是说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生31:薛宝钗。
师:薛宝钗见到贾宝玉,她说了什么?
生31:她说:“谁叫你不读书?……”
师:对,谁叫你不读书?考试不及格,考不到中一,是不是?(笑)更考不到大学,是不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啊,天天向上啊,(笑声)考上港大啊,多拿钱啊。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但是林黛玉去了怎么说?
生31:她好像也劝了一下,但是并没有让他好好读书。让他注意一下那些方面……
师:注意一下什么方面?
生31:就是不要惹他爸爸生气。
师:林黛玉是后门进去的,别人从正门进,她寄人篱下,从后门进。其实,贾宝玉挨打的时候,林黛玉在那里心疼得哭了。为什么?为什么那就不说了。(笑声)林黛玉来的时候,两个眼睛还是怎么样?
生32:肿的。
师:对,肿的。这个小伙子记得很清楚啊。肿得像核桃一样,说明她哭的时间比较长,很心疼,板子打在贾宝玉的屁股上,疼在林黛玉的心上,她还不敢说,不敢让别人看到。所以她见了贾宝玉以后只说了一句话,说了什么话?很经典的。
生33:不记得。
师:不记得了,我记得。她说:“你可都改了吧!”这里面啊,很深情的。有的专家学者,为这六个字,写了好几万字,(哄堂)来分析林黛玉复杂的心理状态。“你可都改了吧!”林黛玉好像不太像《子衿》中这个人,没有这么泼辣,《红楼梦》里面有个女性有这个性格,薛宝钗老谋深算……
生33:晴雯
师:对了,晴雯有点像,很深情,但是又很泼辣。这个文学史,这个人物形象都不是凭空的。为什么说要读书,要读以前的经典作品,就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有形无形的借鉴。所以现在很多文学作品的形象都能在古代作品中看到影子,而《诗经》是我们现实主义的源头,里边的人物形象影响了后面的文学作品。
下面还有个问题,这首诗有三段,我们从结构上看一下,这三段能不能把顺序颠倒一下,为什么?
生:(讨论)
师:这是结构问题。我找一位,来,这位女同学。
生34:我觉得不行,因为这三段的关系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比如说吧,第一段“青青子衿”第二段“青青子佩”。“衿”是领子,看了看那个领子。“佩”是那个男的随身戴着的东西。所以说就有种递进的关系,然后看后面,“子宁不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绿》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威尼斯商人(节选)
    《雪》四人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项链
    幽径悲剧
    议论文说理技法解析探讨
    行道树
    《采薇》
    再塑生命
    祝福
    老王
    生命与和平相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
    李杜诗五首
    短歌行
    论美
    峡江寺飞泉亭记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气象物候(专题)
    散文家谈散文
    《成功》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谈读书
    纸船
    陈毅市长
    旅鼠之谜
    守财奴
    桃花源记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谈语言
    收集家乡的谚语
    《七律·长征》
    食物从何处来
    枣核教学设计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曹刿论战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离骚》教学实录
    《团圆》
    马说
    陈奂生上城
    回延安
    雨说
    社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由写作实践
    菜园小记
    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单元教学设计
    夏之绝句
    单元探究性活动 八(上)第一单元:…
    孔乙己
    沁园春•长沙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沁园春•长沙
    繁星
    白杨礼赞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扁鹊见蔡桓公
    《江村小景》
    捕蛇者说
    《江村小景》
    《呼兰河传》
    11、中国石拱桥
    汉魏晋诗三首
    白洋潮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
    福搂拜家的星期天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
    《论语》十则
    《热爱生命》教案
    《斑纹》教学设计
    《送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苏武传学案
    斑纹
    《西地平线上》备课
    我的第一本书
    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故乡》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巍巍中山陵
    新闻两篇
    《绝版的周庄》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案一体化
    赵普
    中国赴南极考察简介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黄果树瀑布》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