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礼赞
|
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围绕这个线索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借物咏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略,可从景、形、神三方面进行思考。 2.文章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是“极普通”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略,注意从树与人的联系这个角度回答问题。 3.作者是如何抓住白杨树的某些特征,来赞扬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精神的? 略,象征手法要对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对所托之物必须抓住特征作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完成这道题,可从对白杨树外形的人格化描写引向对白杨树内在气质的理解和概括。 二、朗读下列句子,体会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人”视野,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使用“涌”字,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三、背诵课文第五段。 背诵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并加强语言感受能力。 四、仿照课文倒数第二段,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之一。象征手法在本文中指借物抒情。不仅要了解作者是用什么来象征什么,还要懂得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体会对白杨树的描写和对抗日军民的赞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写好这段托物言志的文字,也为了能比较透彻地理解借物抒情的手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辞海》中对“毛白杨”的解释,同学们可以从写作内容、表达方式、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比较。而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用。 毛白杨:杨柳科,落叶乔木,高达40米。叶三角状卵形,具不规则波状齿,下面密被白色绒毛,老则脱落,叶柄扁,稀有腺体。早春先叶开花,雌雄异株。柔荑花序,下垂,苞片有不规则缺裂。蒴果两裂。产于我国,以黄河中下游为分布中心。最喜光,在中性、石灰性冲积平原生长较快。木材供制家具、火柴杆、胶合板、造纸等用。为防护林及观赏用树种。(摘自《辞海》)
一、语言实践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绿波( ) (2)潜( )滋暗长 (3)刹( )那间 (4)晕( )圈 (5)屈曲( ) 2.解释加粗的词在文中的含义。 (1)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中的好女子___________________ (3)树中的传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课文原句填空。 (1)白杨树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实践 (一)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5.加粗词“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6.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线的两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 杨 袁 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把爸爸的思路引了过来,他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白杨礼赞,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繁星 |
下一篇文章: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