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胆小 笑
“我” 宽容
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侯朝晖
教学目标:
1.联系人类的演进,理解、宽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学习思维的深刻性;
3.理解文体的特点,探求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①试分析作者刻画的类型形象;
②试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③试评析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 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多才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他的著作插图均出自于己手,善于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有的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解放思想,宽容异见。本文以散文诗(哲理诗、寓言诗)形式为书序。
二、解题 导入新课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房龙以其为名,他所说的 宽容又是指什么呢?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 (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三、提问 你是怎样认识这篇文章的,可以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自己另拟题目自行发言。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2、概括文章五个片段的内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3、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他们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4、无知山谷诸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5、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6、讨论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7、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的主旨(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8、宽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9、“宽容”有没有什么限制?(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0、文章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1、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还有吗?(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宽容》 美国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晏榕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
房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通俗作家。代表作包括《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以及这本《宽容》。
在《宽容》中,作者述说了苏格拉底、伊拉斯谟、布鲁诺等重要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学说,梳理了古典文明、基督教兴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时期与事件。以人物和事件为骨架,以“宽容与否”为标准,为我们展现了西方几千年的历史。
作者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宽容: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他自己或被普遍接受的方针或观点持有耐心而不带偏见的容忍。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看到的《宽容》,主要是一部不宽容的历史。
作者认为,“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根源”。不宽容源于信仰与道德集团对自身不能生存的恐惧,“当偏见和优越感遇上了恐惧和怀疑,即使最谦卑最温顺的人也会变成万物之中最残忍的畜生和宽容理想的不共戴天的敌人”。越是极端,越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团结,集团越是具有生存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向不同风俗者宣战,向不同信仰者宣战,向个性宣战。
最终,他们必须向印行文字宣战,以控制思想。
“由无知造成的不宽容”和“由私利造成的不宽容”进行着这些战争时,人们对宽容的理解又有了变化。“一类人认为宽容是所有人最大的美德,另一类人则谴责它是道德衰弱的表现。”当然,后一种人并不使用“宽容”这样的褒义词,而是改称为“妥协”“信仰不坚定”等。出现这样不同的认识,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分歧”的理解。
任何人都更容易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如果把我们一切“分歧”都看做正义与邪恶之战,我们就是正义,不同意见者就是魔鬼。斗争态度自然应当越坚决越好,作为绝对正义一方的自己,妥协自然是道德感衰弱的变现。但在这种观念之下,无论斗争结果如何,获胜者只有一个:不宽容。昨天天主教的真理迫害新教,明天新教的真理也迫害天主教。世界上原本只有一个暴君一座监牢,而这种观念从事我们斗争后,却带来了两个乃至多个暴君和监牢。宗教改革、法国革命,在作者看来大致都是如此。
而之所以会把所有“分歧”理解为“正邪”,原因在于,对真理我们确信“我们知道”:如果绝对真理存在,掌握它的必然是我这便是偏见与优越感的来源。掌握标榜“爱”的绝对真理,带来的却是对不同意见的“恨”。房龙却在书中问道:“我们真的知道吗?”看起来他更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在人文社科方面,“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所以我以为,这个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罪恶,都是由自认为是善良正义的人们做出来的。
尽管对不宽容的分析丝丝入扣,但对前景,房龙不甚乐观:“我可以痛斥和嘲弄不宽容,直到读者异口同声地大声疾呼:‘打倒这个可恶的东西,让我们都宽容起来!’但是有一件事我做不到。我无法说明如何才能达到我所追求的‘宽容’这个美好的目标。”作者所做的,只能是为我们描述宽容者的共同特点:“怀疑伴随在他们的信仰左右;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但他们绝对不会抱有确信不疑的信念”,他们的信仰永远有一种“怀疑”的杂质。在最后一章房龙承认:在当代,不宽容从宗教一种变成了十几种,而宽容成为惯例的日子,“可能要花上一万年”,但是“它会来到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