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怎样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地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上尽可能的减少教师的“干涉”,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自得其乐地读。 一、课文谁先读,让学生自己决定。 课文的第一次朗读任务由谁来担任?老师,录音机,还是孩子们自己?这个游戏还真有意思。几年来,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喊着:“老师,这篇文章我会读!“老师,我想听录音!”喊得最多的是:“老师,我们爱听你读。”有一次孩子们听录音《九寨沟》入了迷:有的说自己仿佛来到九寨沟,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有的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看到了体态粗壮的金丝猴,自己正给他们拍照呢。学生们交流激烈,嚷着要听第二遍、第三遍录音。三遍以后,许多学生已能正确朗读,甚至背诵了。 二、思考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 只要你相信学生,孩子们完全能够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一般来说,揭示课题或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但这时的问题都较浅,大都是关于课文的内容或情节的。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2)“盗”是“偷”的意思,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偷,不能说拿吗?(3)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做好事,宙斯为什么要惩罚他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比围着老师转有劲多了,孩子们往往为有新的发现而兴高采烈。 三、课文读得怎么样,让学生自己去评。 孩子们听别人朗读(包括录音、范读、指名读等),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赞同、或欣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孩子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孩子去怎样读。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评,评中学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如此,孩子们往往能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学习朗读,并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四、读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己去谈。 读一篇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代替孩子们自身的感受。就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孩子们感受千差万别。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十分勇敢。有的说宙斯太残忍,对于这么好的人不应该受到惩罚……只要是学生亲身感受,说得符合文章的中心就可以。 五、老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民主化教学,仍然是一种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孩子们的意见与我们教学的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发表不同意见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如当学生的问题提得不着边际时,就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当对课文的总结性谈话无法集中到一点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有与大家不同的意见,大家看对不对。”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意见,总是十分重视和感兴趣的,也相当尊重,讨论就不难进行。在平等的讨论中,师生达成共识,比之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学生接受要好多了。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己设计作业等。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到学生手中,注重孩子们的自读、自悟,使学语文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事、有趣的事。
【2】怎样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怎样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现代生活中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展到家庭、社会,把课外阅读扩展到现代网络信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水平呢?为了使学生在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里能阅读到更多更好的报纸书刊,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可行的阅读方法。 1、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三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知识。 2、创设条件,促进阅读。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一是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们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二是保证阅读时间。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三是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四是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3、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们及时地给予表演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每个学期末,我都让学生在全班课外阅读经验交流会上交流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有一个同学是这样介绍的,他原来阅读能力差,每次语文考试阅读题二十几分只能得十几分,甚至得几分,通过订阅《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阅读报》,现在他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了,每次语文考试阅读题只被扣一.两分,甚至得满分。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介绍的,他原来很怕写作文,每次到了作文课,他就感到头痛,把比头都咬烂了,还写不出一句话来。通过订阅《优秀学生作文选》、《小学生作文指导和点评报》、《作文辅导报》、《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等报刊。把他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抄下来、背下来,并且灵活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做到多读、多写、多练,现在,他的作文慢慢进步了,每次从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成绩也从不及格到及格,从及格到良,又从良到优秀。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区、学校作文比赛均获奖。是的,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得到课外阅读的甜头后,就会更加热爱课外阅读,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