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3、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 教学重点: 1、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和条分偻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论证方法。 2、论说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论证方法和论说语言特色。 3、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孟子《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选材立意。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人各”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二、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1段:提出全篇的中心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2、3段:具体论证“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性的作用。 第4段:着重谈“人和”,阐述“人和”的实质,即实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三、指导阅读第1段。 1、释词:天时、地利、人和。 2、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什么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寻就是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提示了中心论点。) 四、指导阅读第2段。 1、释词。 (1) 本段中“之”的用法。 (2)古今异义词:城、郭、是。 (3)虚词的用法:而,夫,者,矣。 (4)本段内容谈什么?和上段有什么联系? (设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 五、指导阅读第3段。 1、释词。 城,池,城固,至,畔,君子。 2、本段内容谈什么,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本段深入阐明了为什么“人和”是最有利于“战”的条件。 六、总结。 1、文章的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中心论点提出后,怎样进行论证的? (设例,层层推进。) 4、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决定胜败的最主要条件,其原因何在? 5、本文在论证方法、语言上有何特色? 6、应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主张? 七、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3、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4、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本文的中心和结构。 1、中心:论述……的道理。 3、 结构: 第1、2段:举例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 第3段:从正反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说明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第4段:提出论点。 三、指导阅读。 1、第1段. (1)释词。 重点古今异义词:发,举,筑,士。 (2)这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论据,以便议论。) 2、第2段. (1)释词。 故,降,于,是,苦,劳,饿,空乏,行,拂,乱,丑,性,益。 (2)这段内容是什么? (说明一个人要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为讲方面经受住磨练。) (3)本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 (是由第1段事例推断归纳出的结论,反过来也证明了上段的事例。) 3、第3段. (1)释词:4个“于”,2个“则”,恒,过,困,衡虑,作,声,征。色,发,喻,入,法家。 (2)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第4段. (1)句子翻译。 (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5、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6、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四、总结。 五、作业。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主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然而、何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主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写景抒情的写法。 2、对比出旨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文章前两段。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掌握文章大意。 3、理解作者是怎样写岳阳楼的景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本文中心与结构。 1、结构: 第1段:从藤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写到自己写作的缘由,十分简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情的经过。 第2段:写岳阳楼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既壮观又富于变化,总领下文。 第3、4段:写两种景象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不同心情。 第5段:引出全文主旨。 2、中心: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感情,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而乐”。 三、指导阅读第1、2段。 1、第1段. (1)释词译句。 (2)这一段写什么? (3)为什么开头点明时间? (4)为什么要从藤子京写起? 2、第2段. (1)释词。 观,胜状,一,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 (3)找出本节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文章第3——5段,结束全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掌握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写景的特点。 3、理解“先天下……”的含义及对我们的教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学习。 1、第3、4段. (1)释词。 若夫,薄,斯,满目萧然,景,鳞,一空。 (2)文章3、4段合在一起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读这两段,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4)这两段除了选择景物的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前后两个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