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18《孟子》两章

查询教案和原文的详细结果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①                         ②   死于安乐
入则无法家拂士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③                         ④
       国恒亡                      死即举大名耳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⑤                         ⑥
        发于声                     扶苏以数谏故
(4)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三板块:才华展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学生课堂竞赛成果展示:
    关于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才华展示: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畅销一时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
  4.教师综合评判,分出优胜组,全班鼓掌祝贺。
    5.学生齐背课文。
    四、总结升华
    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五、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分承——阐述——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六、课堂小结
    《(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七、布置作业
    1.两篇短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2.写一篇渎后感。淡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和原文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18《孟子》两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3愚公移山
    教案:《化石吟》
    记念刘和珍君
    鸿门宴(一)
    五柳先生传
    拿来主义
    《病梅馆记》教案B
    王士禛《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
    事实还需雄辩——议论文写作指导
    沉郁顿挫,千古诗圣——读不尽的诗圣…
    柳毅传
    作文评改活动设计“最佳消息”评选
    24促织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第一部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古诗词颂读]
    白蝴蝶之恋
    白蝴蝶之恋
    14变脸(节选)
    15枣儿
    16音乐之声(节选)
    17公输
    庄周买水课堂实录
    口技
    敬畏自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
    24《诗经》两首
    人生寓言(节选)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多一些宽容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详案
    21曹刿论战
    22滕王阁序
    20《庄子》故事两则
    唱一曲深沉恋歌,感受诗韵之旋律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
    《寓言四则》教学实录
    10茶馆
    《黄河颂》教案
    《促织》教案(第一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
    “豆”和“戏”为何令人难忘——《社…
    离别的礼物
    《桥》
    14长亭送别
    越巫
    土地的誓言
    醉翁亭记
    血.红字.罪与罚——《记念刘和珍君》…
    《兰亭集序》说课搞
    《生命之舟》课堂教学实录
    19鱼我所欲也
    2我用残损的手掌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神态描写——窥探别里科夫心理的一面…
    师说
    《促织》说课教案(第一课时)
    21逍遥游

    《两小儿辩日》教案
    紫藤萝瀑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过秦论
    天静沙.秋思(教案)
    兰亭集序
    12三块钱国币
    诗两首
    《人类的语言》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
    <<春酒》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案
    古诗词复习
    威尼斯商人第三课时
    《荷塘月色》说课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拿来主义》说课稿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尺水兴波引人入胜(教学设计并附《功…
    紫藤萝瀑布(教案)[本站力荐]
    《唐诗诵》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再别康桥》教案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右溪记》教案
    《失街亭》教案
    范进中举
    《满井游记》检测
    师说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石钟山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1逍遥游
    核舟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宇宙里有些什么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雷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词五首
    石榴
    纪念白求恩
    敬业与乐业
    多一些宽容
    《不朽的失眠》讲解专题说课稿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设计
    我与地坛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宽容》思维教学案例
    神奇的极光
    15、闺塾
    材料作文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失根的兰花》教案
    《行路难》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
    《紫藤萝瀑布》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
    沁园春 雪
    海燕
    《谋攻》教案
    1、沁园春•雪
    活动课案例: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课案例:走上辩论台
    活动课案例: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课案例:怎样搜集资料
    《与朱元思书》教案
    紫罗兰之死
    《雨说》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
    《中国的土地》教案
    《马》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
    悼念玛丽•居里
    我的空中楼阁
    《狼》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
    错过
    贴近苍生——《都江堰》教案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
    学习目标《满井游记》
    《口技》教学简案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华南虎》
    《离别的礼物》
    活动课案例:说不尽的桥
    我的叔叔于勒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18杨修之死
    错过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
    《荷花淀》教案
    《乡愁》教案
    打渔杀家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13窦娥冤
    《斑羚飞渡》教案
    《项脊轩志》
    《感受•思考•想象——多…
    邹忘讽齐王纳谏
    《琐忆》
    杜鹃枝上杜鹃啼
    为名字喝彩—一次特殊的作文训练课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谁不说俺家乡好—…
    “当涂县城镇民居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窦娥冤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教案:理解时尚,追求真美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