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处,却没想到没卖了珠子,倒因祸得福。后人称赞我2000多年前就有了经济意识,现代意识,懂得包装,眼光好 。 嗯,说不定我在他们这个年代早就成“大款”了!哎,美死我了! …… 三、小结。 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这则寓言 的?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学习方法“五读法”:首先,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通读基础上,理解词义、句义,能讲故事;评价其中的人物;领悟其中的哲理,并能联系现实受到思想教育;最后,多视角阅读,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 过渡: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其它三则寓言,读完后,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则?(大多数回答:《滥竽充数》)那我们就来集中学习这则寓言。(板书课题)
学习《滥竽充数》 一 、 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五读法”分小组自学交流这则寓言。 二 、 检查自学情况。 因这则寓言本身幽默、诙谐,如一幅漫画,学生又特别熟悉,容易联系现实,学起来兴趣极浓,知识点把握到位,思维开拓,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在评读中,学生对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能对南郭先生得以滥竽充数的社会环境进行猜测。 2、在联系现实过程中,能与打假、造假、贪污腐败及党政改革,人才交流市场等联系起来,足以表现学生摄取知识面广,开始关注周围社会。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思维敏捷、目光敏锐,另一方面,对他们思想给予正面引导。 3、在延读部分,学生不仅能从文中人物入手,还有同学提到乐队领导和其他吹竽手,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充分表扬、鼓励。如: 齐宣王:我就喜欢听合奏,那样多壮观、多气派!却没想到还有人混在里面,真是岂有此理! 其中一个吹竽人:都明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可为什么没一个人说的?是不是南郭先生有什么后台呀?还是闭紧嘴巴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总没错 吧! 乐队领导:没想到齐缗王跟他老爷子不一样,喜欢一个一个听,要是早知道,我早就通知南郭了,这不“扯出泥巴带出泥”我也落了个失察的罪名,恐怕还要查受贿的事。哎,“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 (根据检查回答板书:有真才实学 要实事求是) 三、出示投影:巩固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饰以玫瑰( ) 辑一羽翠 楚王说之( ) 廪食 2、翻译句子。 ⑴、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⑵、廪食以数百人 ⑶、好一一听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买椟还珠》告诉我们只有把宝珠本身装饰的漂亮美观一点,才能卖出好价钱。 B、“滥竽充数”在今天也可表示自谦,如在“大家都是行家高手,我来这里表演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这句话中就是这样的用法。 C、《滥竽充数》刻画南郭先生用了两个动词:“请”,写出了他浑水摸鱼、鱼目混珠的虚伪;“逃”写出他不学无术、落荒而逃的丑态。
四、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热烈、思维敏捷,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风采,可见寓言的魔力真大!希望我们能从寓言这个小魔袋中取出比魔袋大的多的东西,获得警戒启发。以后既不要在处事上如“买椟还珠”不得要领,又要在学习上严谨求实,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好吗?(好) 布置作业:用学习这两则寓言的方法自学另外两则. 下课! (附板书):
五读法: 能主次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