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过秦论

查询教案和原文的详细结果
教师提问: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学生明确: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朗读指导:①“始皇”二句,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宜用从容、沉着的语调读出。②“然”急转直下,稍作停顿,以下先抑(“陈涉”至“之富”)后扬(“蹑足”至段末)读出对比情调。③末句叙事结束全篇,要读得沉着、有力。
集体诵读一次。
教师提问: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学生默读思考。
明确: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朗读指导:“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语气。以下连用六个“也”表示及其肯定的意思。四个排比句的重音是:“尊”“銛”“抗”“及”。特别应重读“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换假设语气,读出惋惜之意。“然秦”以下句子语势由弱到强,逼出“何也”,结句显志,须用深责的语气读出,“仁义不施”是重点,宜一字一顿。
集体诵读第五段。
三、全体学生齐读课文两遍,尝试背诵课文三至五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师生回顾交流西汉初的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过秦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总结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落到实处。
[教学步骤]
一、教师示范背诵,学生低和集体背诵三、四、五段
二、回顾汉初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提问: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学生讨论明确:①“施仁政,行仁政”。②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③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
教师总结引申:同学们的分析很有见地。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像贾谊一样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如战国时代有为楚国前途大声呼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爱国诗人屈原;南宋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忧患诗人陆游;有希望“试手补天裂”“西北洗胡沙”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传统在正直而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身上是一脉相承的。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满怀、语重心长?
学生思考、吟诵。
三、小结  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调无伦。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教师提问:请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初步归纳其活用的规律。
学生讨论明确。
教师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A.名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同上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同上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同上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同上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同上用破瓮作   用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
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
2.提问: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有6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制
例句出处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
   ②亡
例句出处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例句出处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和原文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过秦论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3愚公移山
    教案:《化石吟》
    鸿门宴(一)
    五柳先生传
    拿来主义
    《病梅馆记》教案B
    王士禛《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
    事实还需雄辩——议论文写作指导
    庄周买水课堂实录
    沉郁顿挫,千古诗圣——读不尽的诗圣…
    《右溪记》教案
    作文评改活动设计“最佳消息”评选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详案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第一部分)
    白蝴蝶之恋
    白蝴蝶之恋
    14变脸(节选)
    15枣儿
    16音乐之声(节选)
    17公输
    18《孟子》两章
    柳毅传
    口技
    敬畏自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
    24《诗经》两首
    人生寓言(节选)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多一些宽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古诗词颂读]
    21曹刿论战
    22滕王阁序
    20《庄子》故事两则
    唱一曲深沉恋歌,感受诗韵之旋律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
    《寓言四则》教学实录
    10茶馆
    《黄河颂》教案
    《促织》教案(第一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
    “豆”和“戏”为何令人难忘——《社…
    离别的礼物
    《桥》
    14长亭送别
    越巫
    土地的誓言
    醉翁亭记
    血.红字.罪与罚——《记念刘和珍君》…
    《兰亭集序》说课搞
    《生命之舟》课堂教学实录
    19鱼我所欲也
    2我用残损的手掌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神态描写——窥探别里科夫心理的一面…
    师说
    《促织》说课教案(第一课时)
    21逍遥游

    《两小儿辩日》教案
    紫藤萝瀑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记念刘和珍君
    天静沙.秋思(教案)
    兰亭集序
    12三块钱国币
    诗两首
    《人类的语言》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
    <<春酒》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案
    古诗词复习
    威尼斯商人第三课时
    《荷塘月色》说课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拿来主义》说课稿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尺水兴波引人入胜(教学设计并附《功…
    紫藤萝瀑布(教案)[本站力荐]
    《唐诗诵》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再别康桥》教案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24促织
    《失街亭》教案
    范进中举
    《满井游记》检测
    师说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石钟山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1逍遥游
    核舟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宇宙里有些什么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雷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词五首
    石榴
    纪念白求恩
    敬业与乐业
    多一些宽容
    《不朽的失眠》讲解专题说课稿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设计
    我与地坛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宽容》思维教学案例
    神奇的极光
    15、闺塾
    材料作文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失根的兰花》教案
    《行路难》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
    《紫藤萝瀑布》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
    沁园春 雪
    海燕
    《谋攻》教案
    1、沁园春•雪
    活动课案例: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课案例:走上辩论台
    活动课案例: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课案例:怎样搜集资料
    《与朱元思书》教案
    紫罗兰之死
    《雨说》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
    《中国的土地》教案
    《马》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
    悼念玛丽•居里
    我的空中楼阁
    《狼》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
    错过
    贴近苍生——《都江堰》教案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
    学习目标《满井游记》
    《口技》教学简案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华南虎》
    《离别的礼物》
    活动课案例:说不尽的桥
    我的叔叔于勒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18杨修之死
    错过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
    《荷花淀》教案
    《乡愁》教案
    打渔杀家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13窦娥冤
    《斑羚飞渡》教案
    《项脊轩志》
    《感受•思考•想象——多…
    邹忘讽齐王纳谏
    《琐忆》
    杜鹃枝上杜鹃啼
    为名字喝彩—一次特殊的作文训练课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谁不说俺家乡好—…
    “当涂县城镇民居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窦娥冤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教案:理解时尚,追求真美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