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把“死”石头说“活”——《时间的脚印》浅析

查询教学设计和案例的详细结果

《时间的脚印》通过解说岩石记录时问的奇异功能,向我们叙说地球上远古时代发生的故事。全文说明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有趣。 1.解读启承的语句,理清说明的层次。 课文说明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作者巧用设问句提示,运用过渡段(句)启承,因而说明的层次比较清晰。在阅读时,应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首先找出表示启承的语句,理清全文的脉络层次。 作者首先设问:“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问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由设问句一问一一答,从而领起全文的说明内容。 在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又是用没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
   德育点: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知识点: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能力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法设计】
   本文所说明的内容,相对于《食物从何处来》来说,我们会觉得更加陌生。尽管时间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尽管如课文所说时间在自然界留有许许多多“脚印”,但若要到千古的岩石中去寻找时间的踪迹,也还不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所随便可以获得的。因此,阅读本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秘感;既有不少困难,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借助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再借助于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学法设计】
   运用编写提纲或编写梗概的方法把握说明的基本内容,再透过提纲或梗概去分析说明的层次,理清说明的顺序。提纲是文章的“纲”,要显示出文章的骨架。内容梗概应该比“纲”略细致一些,比“骨架”更丰满一些。给这篇文章编写提纲或梗概,要抓住两点:一是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从那里把握文章的层次;二是抓中心句、关键句,从那里把握文章局部的中心内容。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①恐龙化石;②三叶虫化石;③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
   2、导言: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 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板书课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变化的,是—种大自然的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
   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课文。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试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给文章分层次。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毁灭与新生――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无字的史书――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把握各部分之间内容上的承转。
   ――说明文语段一般比较规范,一般都有以下三部分:总起句——展开句——总结句。这种段落特征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第二层最明显。如28段就是29段的总起句,是启下。25段是24段的总结句,是承上。在27段中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以下为展开句。文中的衔接句还有“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解读岩石上的历史痕迹。抓住了这些关键语句,就能把握这些语句所在段落的内容。
   3. 明白本文的说明顺序。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互动研读
   1、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土其的话?
   ――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
   ――看我们的第二部分。第5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6自然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8至18段告诉我们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即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现在,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22到29自然段告诉我们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举例子说明);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屏幕显示)。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五、品味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列数字说明。)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屏幕显示)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
   六、迁移训练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屏显例示)
   七、课堂小结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设计和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把“死”石头说“活”——《时间的脚印》浅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为学
    《时间的脚印》综合资源
    《白马篇》
    近体诗八首
    《近体诗八首》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诗经三首
    《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兰亭集序
    柳毅传
    《氓》和《静女》
    伟大的悲剧
    《古代神话六则》
    《篱笆那边》
    时间的脚印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激流》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时间的脚印》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窦娥冤
    孤独的收割人
    《登泰山记》
    山民
    萝  卜
    信陵君窃符救赵
    孤独的收割人
    《死水》《赞美》
    罗密欧与朱丽叶
    虎丘记
    伶官传序
    愚溪诗序
    愚溪诗序
    山民
    秋魂
    花的话
    《长亭送别》教学详案
    爱我中华,兴我中华
    "让爱插上翅膀"主题班会教案
    爱我中华,兴我中华
    滥用赏识教育的四种负面弱化
    《时间的脚印》训练
    12时间的脚印
    愚溪诗序
    书湖阴先生壁
    钱塘湖春行
    过故人庄
    《乡愁诗两首》
    短文两篇——《〈鲁迅诗稿〉序》《我…
    《卧看牵牛织女星》教案(论坛精华帖)
    散文诗两篇
    我愿意是激流
    《愚溪诗序》
    展现人的舞台——网络环境中《雷雨》…
    展现人的舞台——网络环境中《雷雨》…
    琵琶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祭十二郎文
    陈情表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为学
    木兰诗
    木兰诗
    如梦令
    望岳
    宋定伯捉鬼
    宋定伯捉鬼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初一)
    宋定伯捉鬼
    松树金龟子
    《宝玉挨打》
    游褒山记(第一课时)
    为了望却的记念(二)
    《天山景物记》
    游山西村
    米洛斯的维纳斯
    时间和空间旅行
    神奇的极光
    物种起源导言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与地坛
    古典戏剧教案第一课时
    石钟山记(第二课时)
    神奇的极光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陈情表
    过故人庄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课时)
    花儿的话
    荒岛余生
    大明湖
    新闻教案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
    观沧海

    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说演课型)
    斑羚飞渡(说演课型)
    《小橘灯》教学设计
    《诗五首》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花的话重点
    《过故人庄》翻译
    勾践灭吴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
    虎丘记
    食物从何处来
    古代诗歌鉴赏
    《山居秋螟》  《越中览古》《登高…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过故人庄》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過故人莊(ㄚ韻)     唐 孟浩然
    《花的话》教学设计
    第三课《花的话》
    第四课  《花的话》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作文说课稿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