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我们又遇到一位“话桑麻”的诗人了,他被别人用“只鸡”招去喝酒,这就是孟浩然,他比陶渊明晚了二百多年,只能算半个田园诗人。他早年隐居湖北襄阳的鹿门山,中年曾去京城应考,又去各地漫游,最后做了三年小官,死在任上,年51。他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更多的诗与田园无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有什么理由?(算得。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
问: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叙述跟诗题有什么关系?(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你们看,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什么?(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
问: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这两句承上文哪两个字?(“田家”,写田家四周的风景。)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大意是,村庄四周有绿树环绕,远处可以望见城郭,郭外有青山横斜。)你对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感受?(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问: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说说饮酒中的气氛怎么样。(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问:第七、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同学们读过诗人的《春晓》,它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这是用感叹方式收尾。这首诗的收尾方式跟《春晓》不同,用的是普通的道别语。“重阳日”是哪一天?(农历9月9日)现在是什么时候?(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再来做客)这个道别语好在什么地方?请大家各抒己见。(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三、总结。
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而无味”“淡乎寡味”,都是把“淡”和“无味”看作一回事,既如此,这首诗是否无味呢?(不是)它的味在哪里呢?(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这当然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这告诉我们,读诗一定要反复地细心品味。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
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泰,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儿老师板书:朗读》
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你们听老师把《过故人庄》吟读一遍。
(老师示范吟读《过故人庄》)
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的味道就是足一点。好,下面请同学们学着吟读《过故人庄》。
(学生大声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师:“斜”字可以读为“xiá”,“家”、“斜”、“花”是押韵的。好,咱们再来吟诵一次。
(学生齐吟《过故人庄》)
师:“合”字读得特别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但第三句情感没有读出来。
(老师吟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师: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好,再试读一次。
(学生再次吟读《过故人庄》)
师:这一次味道就读出来了,老师为你们喝彩。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游山西村》。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夜叩门”三个字还要读得有意境一点。
(老师吟读:“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读出叩你家的门到你家来作客的快乐情感。
(学生齐声吟读《游山西村》)
师: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两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师:现在咱们再做一个“预备动作”,老师先以《游山西村》为例进行示范。大家读,老师译,注意听老师对“押韵”的处理。
(学生吟读,老师示范)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莫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和猪把客挽留。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无路可走;谁知花明柳暗又一个村庄在前头。
生:“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师:策声鼓声紧紧追随,春日的集会就在前头,那简朴的衣服头饰说明古风尚存。
生:“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师:今后若有月下漫步的闲情,说不定什么时候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
师:下面你们来译《过故人庄》。我来读诗,你们译。先来试一下,看看它应该押什么韵。
(学生依据课文注释译诗)
师:建议你们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学生讨论。老师吟诗,学生再译)
师:“故人具鸡泰,邀我至回家。”
生: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来到他家。
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远处有青色的山崖。
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生:边喝酒边谈论庄稼。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生:到重阳时还来欣赏菊花。
师:这一句我是这样翻译的:“到了重阳节那一天,再来喝酒和赏菊吧。”这样朋友相邀的味道就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翻译的还差一点诗味,现在老师来润色一下,大家读,我来译。
(学生吟诗,老师翻译)
生:“故人具鸡黍。”
师: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生:“邀我至田家。”
师: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生:“绿树村边合。”
师:村外绿树环绕。
生:“青山郭外斜。”
师: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生:“开轩面场圃。”
师: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生:“把酒话桑麻。”
师:边谈论着庄稼。
生:“待到重阳日。”
师: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生:“还来就菊花。”
师:再来赏菊和喝酒吧。这样译诗就上了层次。
师: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好,下面一个学习环节是背读。 (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一个问题。老师把这两首律诗放在一起教学,肯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这两首律诗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学生商量、讨论,准备回答)
生甲:这两首诗都是律诗。
生乙:这两首诗都是写作客。
生丙:这两首诗都是写农家生活。
生丁: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
师:这句话必须限制性地回答两首诗中的某一句都是写景的。
生戊:这两首诗的押韵都在最后一个字上。
师:这两首诗都是按格律押韵的。
生己: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淳朴农家生活的喜爱。
生庚:这两首诗都写了对农家生活的留恋。
师:还用肉,还用鸡。老师再提示一下,这两首诗首联都是写什么?领联都是写什么?
(学生讨论,分别回答,教师总结)
师:首联都是写作客原因,颔联都写旅途见闻,颈联都是写到农家作客,尾联都写作客的留恋。先表达心愿,写作客原因,再写所见所闻,然后就相邀。你们看,根据这样的思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