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体诗八首
|
查询教学设计和案例的详细结果
|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及背诵情况 二、欣赏品味 1.《山居秋螟》 王维诗中有画,试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为例,说说他画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解说:体会意境,要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了解文意是分析的过程,偏重于理智;体会诗味则是综合的过程,偏重于感情,二者不可偏废。) 2.《越中览古》 试析对比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胜利化为乌有——“只今惟有鹧鸪飞”,就是证明。如此强烈的对比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解说:要抓住诗体的艺术特点来教。) 3.《登高》 重点计论情景交融的特点。(略) (解说:诗擅长于抒情,是抒情的最高艺术。懂得了诗歌的字面意思,不一定就懂得这首诗。欣赏诗歌是一种审美活动,必须渗透感情内容。因此,要把握诗篇的题旨,就要引导学生按诗体的特点读诗。) 三、课堂训练 简析李白的另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分析两者比较手法运用的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题。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解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拓展了知识,又深入理解了同一表达手法运用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作用。)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的这几首诗,千百年来,传诵不绝。对这些文学珍品,课后只要反复细读,还会吸收更多的艺术营养。涵泳于其优美的文句之中,还会有新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试写一首绝句,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读来要有一点诗意。 (解说:高考坚持考诗歌鉴赏,只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指导学生动手写诗歌。) (设计者:魏华中)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设计和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近体诗八首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白马篇》 |
下一篇文章: 《近体诗八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