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感到幻觉,即: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淡淡哀愁)→今晚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片刻逍遥)→惦念江南采莲人(淡淡喜悦)。
D.“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此句表明作者此时此刻可以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不满。
10.选出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该会是1921年成立的我国最早的文学社团。
B.《背影》《温州的踪迹》《欧游杂记》均为朱自清的散文集。
C.《西洲曲》是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
D.“莲叶何田田”,“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出自《西洲曲》
二、阅读部分(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终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点?这一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答:
2.文中比喻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各侧重描写了什么?
答:
3.“田田”描绘出了怎样的情景?“袅娜”描绘出 了怎样的情景?
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一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一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一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l.1文横线处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哪一组最恰当( )
A.淡淡 静静 薄薄 弯弯
B.薄薄 淡淡 静静 弯弯
C.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D.静静 淡淡 薄薄 弯弯
2.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 )
A.月光下的荷塘
B.月下荷塘的荷与树木
C.荷塘上的月色
D.在月下荷塘上的所见所闻
3.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是( )
A.从上到下 B.从光到影
C.从动到静 D.从荷到树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的修辞特点与下面哪一句不同(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C.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 拓展探究训练
(分值:35分 时量:45分钟)
一、阅读理解(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浙浙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地是久违了,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25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子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浙沥浙沥浙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而rain和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20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的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河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25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鲜?厦门街的雨巷走了20年与记忆等长,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