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查询教案教学设计2的详细结果

故 都 的 秋
pingyy 
教学目的:
⒈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⒉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散文的形和神
2、散文的景和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板书课题)
二、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
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种种原因,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
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一)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来概括。
明确:味。(板书)
⑴此问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回答此问无须作太多理性分析,凭语感即能得出答案,“味”字在全文出现达八处之多。
⑵若学生思维过于分散,讨论与答案差异较大,可提供几个答案供学生选择。如:色、声、形、味、实、情,课文虽也写了上述方面,但主要是写秋之味。
(二)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明确: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此问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答案均可在文段中找到。
(三)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明确: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⑴此题有意要引起学生的争论,题目以选择问答的形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
⑵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此为本课教学重点。
⑶为了方便学生讨论,可在讨论前板书:
秋花——色                     秋槐——形
秋蝉——声                     秋雨——味
秋果——实
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明确: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教师总结时,可板书:
⑴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⑵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
⑶作家人个气质的抑郁善感;
⑷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⑴此题旨在让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
⑵分析时可与导语中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作比较,体现课堂线索。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很多,但词作者只选取前门、蛐蛐、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来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都风情,很好地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故都情思。

附:《故都的秋》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味 味
南国的秋——慢、润、淡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要点
1、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找出文章感情基调的关键词语,体味文章紧扣情感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2、体会文章语言细腻,节奏感强等特点。
二、教学步骤
(一)默读第12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明确:应该是: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可提出几句让学生进行辨析。如:
A、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B、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C、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A是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B是观点提出后对观点的阐释;C是本段中扣题的句子。(二)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味。(板书)
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作者用了四组对比来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
⑴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修辞辨认能力及理解能力。
⑵部分学生可能会答成对比或类比,这是不对的。应该说总体上是比喻,但比喻中有对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身是对比。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不是“味”。
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板书: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喻体——黄酒 与 白干              稀饭 与 馍馍            
 鲈鱼 与 大蟹                      黄犬 与 骆驼
 (三)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此文中是颂秋呢,还是悲秋?
明确:颂秋。但是,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板书)
此题可引发学生进行争论,教师总结时可套用“含泪的微笑”,总结出“悲凉的颂歌”这个课时主题。
(四)学生朗读全文,并根据教师的提问,回顾所学内容。
问题:a、本文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来写的?b、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c、作者为什么不写鲜亮之景?
(五)默读课文,找出能反映作者情感基调的词语,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渲染和刻的?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能反映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 “静” “悲凉”,作者是通过选取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的。
如:“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写“静”;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 “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写“静”,同时也写“清”; “疏疏落落”的衰,体现了“悲凉”。
再如槐树落蕊一段,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 
(六)本文的结构怎样?文章怎样前后呼应的?
文章开头和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教学设计2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守财奴》教学设计
    陈奂生上城
    话题作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课堂实…
    《祝福》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醉翁亭记
    短文两篇
    周处
    中国石拱桥
    万紫千红的花
    万紫千红的花
    万紫千红的花
    金黄的大斗笠4
    《守财奴》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愚公移山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思路
    登泰山记(第三课时)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守财奴
    边城
    再别康桥
    外国散文两篇
    自传、小传与自荐信的写作
    祭十二郎文
    散步/金黄的大斗笠
    内蒙访古
    《白杨礼赞》教案
    孔乙己
    鲁迅自传
    梅花魂
    1   荷塘月色
    运用RE阅读进行古文教学《陈涉世家…
    白毛女
    学当小小红学家——我教《葫芦僧判断…
    荷 塘 月 色
    [一次生活体验]挖荠菜
    《挖荠菜》导学设计
    挖  荠  菜
    创新作文辅导之:——不良现象
    写信指导教案
    《石壕吏》简案
    愚公移山
    白毛女
    愚公移山
    白毛女
    白毛女
    《闺塾》教学思路
    人生的境界(第一课时)(论坛帖)
    登泰山记
    老导演竞赛单元入围作品:《城南旧事…
    五柳先生传
    我的叔叔于勒
    炉中煤
    邹忌讽齐王纳谏
    葡萄沟
    白毛女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凡高传》
    记忆中的那些城南旧事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
    《黄鹂》课件脚本设计
    苏州园林
    廉颇蔺相如列传
    林黛玉进贾府
    智取生辰纲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门槛
    《我和**》作文指导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写一个通知
    小石潭记
    报任安书
    苏州园林
    戏曲大舞台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守财奴》说课稿
    《黄鹂》 教案
    缩写《小抄写员》教案
    天高任鸟飞,网大由人上
    城南旧事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
    课程改革下突出语文教学魅力,分层诵…
    “不甘心”的快乐
    活板
    记一辆纺车
    藤野先生
    《内蒙访古》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鲁迅自传
    在烈日和暴雨下
    鲁迅自传
    小石潭记资料
    文体知识复习
    想像作文教案
    紫藤萝瀑布
    城南旧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长城
    可爱的草塘
    卢沟桥的狮子
    开国大典
    《胡同文化》教案
    李白词二首
    人是什么
    苏轼词二首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
    挖荠菜
    宿建德江
    珍珠鸟
    雅舍
    城南旧事
    低语《城南旧事》
    《宽容》序言
    挖荠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