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财奴
|
查询教案教学设计2的详细结果
|
陈雯婕
巴尔扎克
【教学目的】
一、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 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二、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教学重点】
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与有关情节。
二、理清文章情节。
三、分析第一、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还有就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李健吾先生说,这四个吝啬鬼写得都非常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二、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于巴黎南部的图尔城,出生后便被送到附近乡村寄养,直到中学毕业,很少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二十岁决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中间退缩过,1828年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上来。《舒昂党的人们》《婚姻生理学》两部小说问世,使他在读者中具有一定的市场。1831年《驴皮记》出版,是他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从此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创作了91部小说。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它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刻画出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前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三、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第二部分: 抢夺梳妆匣 (爱财)
中间穿插葛郎台太太病故一事。
第三部分: 诱骗继承权 (骗财)
中间穿插叫女儿管家的内容。
第四部分: 看守密室 (守财)
第五部分: 临死嘱咐
五、学习第一部分: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六、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2、为什么要写葛郎台抢夺梳妆台而不直接写他回家后就女儿?
明确:葛郎台本来是那定主意要向欧也尼屈服,巴结诱哄她的,可当他蹑手蹑脚的走到妻子的房间时,他一眼看到了梳妆匣里的金子,于是他忘掉了预想中的一切,不顾一切的扑向了梳妆台。这一情节的设计,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格朗台的执著狂性格:“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把其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3、分析“抢梳妆匣”
动作描写:
在“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们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哪个?
明确:“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为什么你们觉得这句特别生动,特别形象?好在哪儿?
——“纵”“扑”两个动词好。比喻好。
还有呢?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教学设计2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守财奴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凡高传》 |
下一篇文章: 边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