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引抒己见,论而存异——《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案例

查询教学资料和反思的详细结果
学角度的反驳,言之成理)
冯晓笛:我认为我们首先看见的是没有双臂的维纳斯,她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印象,然后再加上双臂时人们就会看不惯;如果我们先看见的是完整的维纳斯,那么再砍去她的双臂,人们又会不习惯。因此,断臂维纳斯的美不过是一种先入为主。(“先入为主”是对清冈卓行先生自已也说到的一个观点的概括,这也是他自相矛盾之处,被学生抓住了)
王佳燕:失去手是美的,那么失去腿呢?失去腿,我们也可以想像有无数种可能,我们可以想像她跪着,躺着,坐着,走着……维纳斯美在于其存在的部分,而非失去的双臂。(振振有词,能说她没道理吗?)
对维纳斯的美,不仅各有各的看法,而且联想起来也各不相同,对此学生也有质疑:
吴静:缺憾都是美吗?我想不是。有些人说的缺憾美,是对自己某些方面不足的安慰,是在找原谅自己的借口。(批评某些阿Q式的联想)
王卉兰:维纳斯的缺憾美成了有些人的口头禅,再糟糕的事也成了缺憾美。甲A联赛时,球星射门失误也被说成缺憾美。这是缺憾美吗?不!这是逃避事实的说法。考试粗心做错题,医生把手术刀忘在病人的肚子里,航天飞机发射时出差错,都是一种缺憾美吗?缺憾美多了,就成了搞笑一类了。(说得更具体、尖锐)
吴秋明:有人说足球射偏了,也是缺憾美。这也未尝不可。不过这种射偏是要打在门框上的偏,这才是足球场上的缺憾美。(别有见解,妙)
有的学生直接说出自己对维纳斯断臂美的感受:
李舒雯:现实的坎坷、残酷让人们对过于完美的东西总存在着一种怀疑,而维纳斯的缺憾,拉近了残酷现实与完美艺术的距离。(留给人很多思考余地的想法)
支旭彦:维纳斯的缺憾美让人感到一种震憾,这种美是那些所谓的完美无法相比的。(震撼一词用得好)
也有学生解释了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思考得很深入:
朱茜:有人说断臂只是遗憾,因为她少了表现肢体语言的手;但也有人说断臂反而令维纳斯美名远扬,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对美的看法不同。正是因为我们的审美观不同,才有了世间的万紫千红。(像老师在做小结)
听学生发言,看学生的作业,让我感受到了有所收获的喜悦,这样的尝试应该继续下去。施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讨论时间安排不足,全班交流发言原定6人,实际发言4人,教师的小结很匆促。这是备课时对学生发言的长度估计不足造成的。原设想学生会有自己的观点,但可能1到2分钟就能说完。而实际上在全班发言的学生都讲了3分钟以上。这是一节未上完的课。而这一缺憾恰恰也反映出我虽然是有意识地在以新的教育观组织教学,而自以为是的旧观念仍顽固地在起作用,低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其表现。由此可见,以新观念、新手段改革课堂教学将会有一个长长的过程。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钮伟国  邮编214023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4.通过阅读本文,提高自我审美修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从欣赏维纳斯雕像进入新课)

  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

  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攫住 出神入化 发掘 矫揉造作 标新立异 赘言 丰腴 不可思议   

  销魂 勾魄 胳膊 顺理成章 迥然不同 回溯 精美绝伦 驰骋 饶有兴趣

  四、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第二部分(4-5):阐明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两条已经丢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第三部分(6-7):说明了丧失的部位为什么必须是两条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课文分析  

  (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怎样的观点?“一个奇怪的念头”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词你认为用得好吗?

  明确: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一个奇怪的念头”也就是指作者的观点;“攫住”一词自然用得很好,显得有力,表明这个念头很强烈。

  2.为什么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明确:即因为“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3.为什么说维纳斯把她那条双臂是“巧妙地”遗忘在故乡或者别的地方了?

  明确:“巧妙”是说她借舍弃部分而获取了完整的偶然追求。也就是用缺陷美的方式达到了对整体美的追求。

  4.怎样理解文中“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无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一句?

  明确: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有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膀,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即那失去了的双臂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产生的,然而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5.为什么说维纳斯是“一个美的典型”?

  明确:无论……使人百看不厌。

  6.人们为什么会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明确:因为这种局部美的获得反而损害了那种由偶然产生的整体美,使雕像失去了神秘气氛和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我”为什么认为复原维纳斯胳膊的方案是“倒人胃口的方案”?

  明确:因为这些恢复破坏了已经起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质的变化,反而使维纳斯雕像失去了整体的完整的美。

  2.怎样理解“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句话?

  明确:其意思是说,复原方案将使维纳斯雕像变成另一个雕像,因为人们已经认同了断臂维纳斯的艺术魅力,不可能再转而从内心去认同一个“完整”但艺术效果反而欠缺的维纳斯雕像。

  3.“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中“这方面”指什么方面?“我”有何以会有“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

  明确:指写着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复原方案等内容。“我”所以恐惧、空虚,是因为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根本就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复原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个最美的维纳斯雕像。

  4.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一句的理解是什么?

  明确: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所以为了维护真正的艺术,要坚决反对复原的任何方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为什么说“除了两条断臂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明确:因为丧失了任何其他部位,都不会产生神秘气氛与想象的空间,反而有损雕像的整体美,那么,这座雕像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2.作者认为,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手呢?

  明确:因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维纳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困难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也就是才使人们产生了各种想象,而这正是艺术的美丽所在。

  六、小结

  清冈卓行认为,维纳斯为了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你们的看法呢? (学生讨论)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以《我心中的维纳斯》为题,各抒己见,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料和反思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引抒己见,论而存异——《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案例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词五首
    陈涉世家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邓稼先
    核舟记
    韩愈短文两篇
    勾践灭吴
    《世说新语》两则
    大傻教《我与地坛》
    诗歌五首
    诗歌五首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花未眠
    故都的秋[站长推荐]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春》第一课时
    食物从何处来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钱梦龙示范教学简录——《雁》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简案
    毛泽东词二首
    鲁迅自传
    初中语文二册一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第二册1--4单元测试卷
    勾践灭吴
    语言的演变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钱梦龙示范教学简录——《雁》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简案
    毛泽东词二首
    实物类话题作文的构思——兼“墙”的…
    一堂室外作文课记实
    《春》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站长推荐]
    语言的演变
    《生命 生命》
    《醉人的春夜》
    《就是那一只蟋蟀》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
    初中语文第二册作文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
    《新解质疑》教学片断实录
    《劝学》教学实录
    《劝学》教学实录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世说新语》两则
    引抒己见,论而存异——《米洛斯的维…
    初中语文三册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17奇妙的克隆(方案A)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中考作文
    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试题
    中考作文6
    实物类话题作文的构思——兼“墙”的…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米洛斯的维纳斯
    中考作文2
    中考作文3
    中考作文4
    气候的威力
    练习测试之五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中国石拱桥
    9.海燕  高尔基
    第一单元总结课
    日本平家蟹
    《散步》教案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生物入侵者》
    蜘蛛
    向沙漠进军
    看云识天气
    死海不死
    《木兰诗》教案
    陋室铭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
    《化石吟》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案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说木叶
    谏太宗十思疏
    毛泽东词二首——采桑子·重阳
    记实作文教学谈
    《醉人的春夜》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孙权劝学》教案
    《月球奥秘知多少》教案
    《将进酒》教案
    《蜀道难》教案
    繁星(苏教版)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教案
    《阿长与》教案设计
    27短文两篇(>>)
    《祝福》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山居秋暝》、《登高》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
    琐谈“豁然开朗”
    《登上地球之颠》
    泪珠与珍珠
    《真正的英雄》
    短文两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初中语文二册一单元教案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
    梅岭三章
    《呐喊》自序
    《木兰诗》教案
    中考作文5
    冰心诗三首
    湖心亭看雪
    短文两篇
    抓住特点 表达具体——写人记实作文教…
    高考作文(记实抒情类)
    较场东泡泡中心“走名高、幼儿”专场…
    【教学设计】高考作文写作步骤
    让“记实作文”返真归实——初中阶段…
    《生命 生命》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