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查询课程资源设计的详细结果
|
方式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来阐述)。 五、总结及拓展。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由学生总结更能让学生们动起来,其效果比教师严密的总结更好。) 2.课外作业:就自己的学习、休息、课外兴趣等一个或几个问题与家长作一次对话,得体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家长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力争达成一致的观点。 (学生的拓展体现层次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难度的选择,让不同的他们都能有收获。)
[板书设计] 寄语十五岁 寄语:感受自己 感受亲人 感受他人 感受世界 同情别人的弱点和缺陷 关心别人的不幸和失败 不鄙视他人不伤害他人 学习点:谈话的内容 谈话的方法方式(语气)
【教学小故事】 一次教学目标的小偏移
教学这篇文章时,一开始我感觉很好。 你看,学生的预习是充分的。学生的读文章、圈点批注、提出疑问等都做得很不错,这样的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接手这班学生一学期的努力啊。 你看,学生的课堂是有序的、热烈的。学生围绕文章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提问,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有条不紊,无论是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学习的实效性,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你看,学生的反映尽在掌握中。所提的几个未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我事先预设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也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关于本文寄语十五岁的寄语内容是什么,提出来了,解决了;关于本文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写前面的实验,提出来了,解决了;关于这位父亲与子女的交流方式与语气,提出来了,解决了。这课上得真是令人满意。一切以学生为主而一切又尽在掌握! 正在我得意不已时,问题来了。 由于问题解决得快速有效,时间早早进入到讨论本节课最想学的学习点这一环节,这时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了:“老师,我们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我们最想学的是弄明白我们的父母为什么就不能用文中这种方式跟我们谈话呢?” 我一惊:这可是我事先没预料到的,这也不是文章的重点啊,而且跟文章内容也只能叫有联系而不能叫紧密相关。是否确定这一点为学习点呢?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和新课标的学习让我镇定的使用了缓兵之计:“是啊,你们的父母为什么就不能用文中这种方式跟你们谈话呢?这一问题引起了你们组的关注,那能不能确定为全班的学习点,还得问问大家,请其它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是否同意把这一问题列为全班的学习点呢?”我一下将“足球”踢给了学生。 学生的表决让我吃惊:十一个小组,十个小组同意。那就只能探讨探讨这个问题了。在小组讨论之后,很快,下面一类发言就在全班得到了交流。 学生1:我们认为原因很多,主要是我们的家长文化水平不够,他整天就知道在外面挣钱,还打麻将,文化水平高的思想觉悟高。 学生2:我们不同意1的观点,文化水平高的不一定思想觉悟高,我妈妈在大学当老师,可她管起我来照样总是用严厉语气,我犯了错,她总是狠狠地训斥我。我们觉得还是因为他们总把我们当小孩子,他们心里可能在想,对自家小孩子,用得着客气吗? 学生3:我们觉得原因是他们有封建思想,搞家长专制。 可能是有那么一部分家长有这种思想,但这样说成普遍原因,可会造成子女与父母的隔阂的。我插言了:“封建思想,这顶帽子家长们都被你戴在头上了,他们的头不轻松,你们的言行那是根本没有一点自由啦?” 这时与学生3一个小组的学生4发言了:“也不是完全的家长专制,不算很封建,只是有点不把我们当作平等的,可能他们在想,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培养我们,我们还不应该听话吗?那还用得着跟我们来商量吗?” 学生5:…… 学生6:…… …… 讨论是热烈的,但学生不能总这样看待家长啊,我便引导他们:“我们分析家长们不能像文中的父亲这样跟我们交流,其目的正是为了他们能够转变观念,付诸实践,那么,怎样让他们转变呢?”于是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并最终统一到要用多种委婉的方式跟父母交流交流,我们要求父母对我们怎样怎样,我们自已也要这样有委婉的对待他们啊。 …… 下课时,我又觉得更舒心了。反思这节课中的意外,实际上是对教学目标的一个再加工,是对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一个定位的问题。这些生成性目标,有的跟文章重难点结合得非常好,这自然好处理,而有些生成性目标,则跟文章的重难点不相干,这个时候怎么处理呢?我以为,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核心理念,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想学。这并非一味迎合学生,而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调整。大多数学生都认可的学习点遭到否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啊。 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小心呵护。那就从重视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着手吧。
5、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给女儿的一封信 【教学构想】 《做个快乐读书人》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作家刘墉写给他女儿的一封信,文中提出了作者自己对读书的一些看法,教导女儿要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由于他的文章语言清新俊美,这种风格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所以他的文章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广为流传。刘墉的文章在表达上或抒情、或议论,都在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某些文章中有的语句被学生视为经典。 文章中运用了故事类比说理、联系自身的事例说理的方法,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教学中也要教给学生这种对话的方法和技巧。 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策略: 1、在文章的阅读中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 3、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可以采用小组协作讨论的方式。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用故事类比说理的方法。 2、在阅读中抓住文章关键语句,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够运用文章介绍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难重点] 1、能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章中用故事类比说理的妙处。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以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方式的调查导入,常见的方式有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第三者的搭桥交流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父亲对女儿以书信的方式沟通交流的文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以调查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方式导入,可避免学生对与父母沟通是否成功的争论,能较快地切入对文章内容的教学,也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教师范读文章,要求学生根据文的自然段的空行,在听读中抓住文章关键语句,并且圈画出来。 1、教师读完后,以四人一个小组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五部分的主要内容,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发言。 2、教师结合小组发言进行小结: 第一部分:读书要消化,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 第二部分: 以到博物馆的事例作类比,进一步说明读书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 第三部分:快乐读书要学、习、思结合。 第四部分:快乐读书还要学以致用。 第五部分: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主旨:文章批评了几种不正确的读书方法和目的,提出了作者对读书的认识,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可使会说的同学或理解力强一些的同学带动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同学,此环节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三、再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教师设题: 1、文章批评了几种不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生的理解可能有:①只讲数量和速度,不讲理解(质量)。②只管比赛考试,不去欣赏、享受。③只知道“学”,不知“习”和“思”。④只顾读书,不能学以致用。 (此题可锻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也是对学生缜密思维的一次训练。) 2、对文章中用故事类比说理的方式的理解。 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运用女儿参观历史博物馆的经历作类比,既有利于说明做事只讲数量和速度的害处,又能使女儿理解和接受所讲的道理。 作者谈自己栽种番茄的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程资源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天上的街市》 |
下一篇文章: 细柳营(教案二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