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经济观点谈管理_人物
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TAG标签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外人物分类索引 > 经济 >
 

从知识经济观点谈管理

时间:2008-09-15 21:24来源:中国哲士网 作者:admin 点击:
(许士军教授为台湾著名的管理大师,台湾元智大学远东管理讲座教授,台湾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由于许教授生活在台湾,下文中部分用语及观念与大陆不同,请读者注意判断。) 一、 都是“管理”这一名词闯的祸--必先正名也乎! “管理”,无论做为
  

  但是,随着外界环境迅速变动和复杂化后,上述模式被发现是不切实际的。在一个组织内之执行单位,不可能一方面配合高层所希望者,随外界环境而灵活调整;然而,另一方面又要一板一眼地照既定的组织分工和工作程序执行。事实上策略和管理必须密切配合或合而为一;更具体地说,管理必须融入策略中,成为贯彻和落实策略的手段,而不能为了所谓的管理而置策略于不顾。

  更进一步说,为使策略和管理有效而密切配合,不宜将组织垂直划分为负责策略和负责执行的不同层级;或将其水平划分为企划和执行的不同功能;反之,应配合一组织的弹性化和自主化之需要,尽可能将策略责任在组织中下降至较低之组织层次:即使是基层主管也应获有较大的策略自主权力,使他能够根据所面临的巿场和竞争状况灵敏地调整其因应之道,而非只能依规定办事,或只能听命于上级。

  同样地,在相当大程度内,也不可能由总公司企划部门将策略全盘而详尽地拟订,经核定后交由直线部门执行。一方面,企划部门不可能事前预知执行中所发生的一切状况;另一方面,也不宜剥夺执行单位的自主裁量权力。所谓扁平化或自主团队式的组织之设计,事实上,即为了解决多年来策略和管理各行其是的困境。

  为什么策略必须要有企图心的导引

  企业或其它非营利机构,为了配合外界环境、服务对象及竞争情势之变化,不能一味埋首苦干或只管投入资源,而必须在这些努力之前先行选择其努力的方向以求所投下之资源能够产生最佳之效果。这也就是一般所谓之“作业效率”与“策略布局”间之配合问题。

  有关策略之拟订与选择,一般所熟悉者,即透过所谓之SWOT分析:包括(1)外界环境之机会与危机,(2)内部能力之优势或弱点两方面。有关SWOT分析,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不必在此赘述。

  事实上,应用SWOT分析,有其先决条件。其主要者,在于外界环境方面,究竟那些方面的机会或危机值得予以重视与分析?在于内部能力方面,是否沿续或维持原来之领域?在今后开放而多变的环境中,只是凭借SWOT的分析架构,企业将会有前景茫茫一片不知朝那些方向努力才好之感。人们或认为,在这情况下,不妨坚守现有核心能力或专长以为凭借或基础,将可减少不确定之成份。

  问题在于,未来世界所显示的,又将与过去有极大的不同。譬如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各地区之产业将发生重大重组或洗牌效果,例如人们认为,世界各地之制造业今后将移向中国大陆。再者,原有产业间之界线趋向模糊化,除了电子产业和众多其它产业发生融合现象外,纳米科学的发展将对于现有各种科技带来崭新的应用领域。在这些典范转移下,创新不是沿续过去的轨迹发展,也不是在相同领域内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而是想象出目前尚不存在的产品、技术、产业和经营模式。所谓“渐进主义”(incrementalism)的作法已经走到了尽头。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