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随着人们对知识经济的认知,各种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渴求达到空前的程度,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使那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行业也投入到人才争夺战中来,他们往往为了一名企业高管而一掷千金。
我们知道,只要是投资就要有收益并伴随着风险。人力资本投资一样也不例外。那么,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状态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呢?
成本还是投资?
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支出的最大部分之一。目前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人力资本占企业业务总收入的29%左右,就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支出也已达到了26%以上。尽管企业为各种高管人才及一些技术研发人才付出了不蜚的人工成本,但企业家们仍旧为寻求此类人才而乐此不疲。原因何在?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许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完全抛弃过去人力成本观念,继而将人力资本投资理念运用到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变革过程中,不仅仅考虑为获得人力资源而须支付的现值,而是将其带来的长期收益作为衡量人力资本支出的重要依据。因此,一些精明的企业决策者除了是资本运作高手,还是人力资本运作的高手。他们往往利用其手中雄厚的资本来换取超值的人力资本,从而为其实现更有效地市场竞争和扩展做人才储备。记得十年前,当企业还只是将重视人才停留在口头上时,宝洁公司就已从全国各名牌大学招收毕业生,并与其签订长期工作合同。当时,有人说宝洁利用其跨国公司的本钱来浪费中国最好的人才,可是,如今说这话的人可能正在为其当初的短视言行付出代价,而宝洁公司正在利用当初的大学生来疯狂拓展中国市场,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认为,无论当初宝洁的人才投资出于何种目的,至少对于今天的市场来说,其已开始向投资收取回报。
二、 随着企业家们对于知识认识的加深,对于知识创造价值更加深信不不疑。而能够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执行者就是人才,因此,疯狂挖人也就不为过了。这里面涉及到人力资本投资和风险问题。曾经有经济学家们这样计算人力资源比较成本:他们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优劣的标准。某企业坚持稳健的人力资源政策,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一直是从企业内部进行培养和选拔,企业因此而减少高工资成本200万元/年,但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而另一家企业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企业从外边引进了数名年薪20万元以上的高管和科技人员,企业无论在产品研发和管理体制上都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是节节高升。经计算,两家公司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简直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