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二磷酸腺甙(ADP)及三磷酸腺甙(ATP)(英国 托德)。
1948年
分别发现酞菁类有机染料具有半导体性质,开始了有机半导体的研究(英国 埃利,苏联 伏尔坦扬)。
提出多相催化的半导体理论(苏联 伏尔肯斯坦)。
1949年
1949—1955年,用脉冲闪光分解法引起气体低压放电,通过气体平衡的破坏和恢复,研究10亿分之一秒中发生的超速化学反应,从此开始了超速反应的研究(英国 诺里许、泊特)。
用氧18示踪原子,发现植物光合时放出的氧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美国 吉奥寇)。
1950年
发展籽晶熔体引退法拉制元素半导体单晶锗(美国 蒂尔等)。
用 粒子轰击镅和锔制得97号、98号超铀元素锫和锎(美国 西博格、乔梭)。
首次建议纤维状蛋白质分子可以以螺旋的一级形式安排,随后即得大体证实。从血液疾病的研究引入“分子疾病”的观念,认为这是由于蛋白质中反常结构引起(美国 鲍林)。
英、美等国有机磷化物用作农药,并大规模投入生产。
对化合物型硫化铅半导体的机制作了分析(英国 盖比,斑伯雷等)。
1951年
人工合成新型结构的化合物——二茂铁,促进了对这类化合物特殊化学键的研究(英国 基利、波森)。
人工合成类固醇,属非聚合型的复杂化合物,如胆甾醇,皮质酮等,为有机合成的新进展(美国 伍德沃德)。
发明场发射离子显微镜,分辨率2.5埃,第一次照出金属面上的各别原子(美籍德国人 欧·缪勒)。
1952年
用无坩埚区域熔融法提纯元素半导体单晶硅(美国 浦凡)。
发现锑化铟化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开始了三五族、二六族、二四族、二五族、五六族、六三族以及三元化合物型半导体的研究(德国 威尔刻)。
提出络合物结构的配位场理论(英国 欧格耳)。
人工合成吗啡(美国 盖兹)。
提出气液色层分析法,广泛用于分析分离各种气体混合物(英国 阿·马丁、詹姆斯)。
用微生物促成甾体氧化物,解决了人工合成可的松、激素等的困难(美国 振特森、穆赖)。
1953年
引入重原子如金、汞等到蛋白质中,用X射线法确定血红蛋白质的立体结构,这是确定复杂分子结构的新进展(英籍奥地利人 佩鲁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