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
德国科学家艾贝格,用五年时间从惰性元素稳定性和元素周期律分为八族出发,首先用电子观点来解释价键。认为一个原子可以被电子占据的位子数是八;一个元素的最大正负价总和常为八,这即为艾贝格定律,是电价学说的“八偶律”的萌芽。
日本科学家高峰让吉,首次人工合成激素——肾上腺素。
英国科学家哈顿,分解得到非蛋白质小分子“辅酶”,这是酶催化不可缺少的物质。
1905年
意大利科学家斯佩西亚,利用温差籽晶生长法制备水井,成为人造水晶技术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科布伦兹,将红外光谱和各类有机分子的结构系统的联系起来,使红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上获得广泛应用。
德国科学家塔曼,首先提出玻璃为过冷的液体,对晶体的晶核生长和发展作了系统研究,研究晶核数目及晶核发展速度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用热分析法研究合金,为现代金相学奠定基础。
美国科学家玻特伍德,从铀矿中铀的衰变指出,铀衰变的最终产物是铅。首次提出了从铀矿的含铅量及铀的衰变速度来测定地球年龄。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提出胶体是物质多分散聚集状态的观点,把胶体化学发展为表面化学。
1906年
英国科学家巴拉克,从X射线的散射和吸收,发现化学元素的特征X辐射。
美国科学家波特伍德,在铀的残余物中发现化学性质和钍相同的新放射性物质,这是第一次发现同位素。
俄国科学家兹维特,发明层析分析法,为分离性质相似的复杂混合物提供了重要方法。
德国科学家博登斯坦,发现链式反应,并提出有关机理。
德国科学家维尔斯坦特,用色层分析法,研究叶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知道Mg存在于叶绿素中,而铁也以同样形式存在于血红素中。
1907年
德国科学家艾·费歇,经过五年研究,证明蛋白质是由简单的氨基酸相连而成,首次人工合成由十八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这是蛋白质结构与合成的开始。
美国科学家吉·卢意思,提出任何物质膨胀系数与压缩系数的热力学关系式,以及他们与热容的关系。
法国科学家乌斑和德国科学家威斯巴克,各自独立发现化学元素镏。
1909年
丹麦科学家塞雷森和德国科学家哈伯,引入pH表示酸度,设计一种玻璃电极,用以迅速测定溶液酸碱度。
俄国科学家谢·列别姐夫,首次人工合成橡胶。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发明硝酸的工业制法——氨氧化法。
美国科学家兰米尔,在白炽灯中充入惰性气体,改善钨丝在真空中的挥发和氧化,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