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an >> 班固 >> 正文

 

班固与安陵

班固与安陵

 ——《幽通赋》解读新得

张 鸿 杰

摘 要: 安陵不但是班固的出生地、成长地,也是成就他的史学和文学事业的摇篮。本文以《幽通赋》为主线引经据典,揭示了班固、安陵、《汉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班固 安陵 《幽通赋》

位于咸阳市渭城区东北、汉惠帝陵园旁的古安陵县,曾经是汉代班氏家族的故乡。居住在这里的“班氏五杰”班彪及其子女班固、班超、班昭,孙子班勇,都是东汉时期功勋卓著、彪炳史册,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而其中尤以班固在历史和文学领域的著述最丰、贡献最大,生平和事业与安陵的关系最为密切。

班固与安陵的关系,在史书中虽有记述,但缺略甚多,后人往往难以明晰。好在《汉书·叙传》中收录了班固在安陵所作的《幽通赋》全文,为我们弄清上述关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幽通赋》尽管是文学作品,但它是一篇汉赋;而从“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汉赋中挖掘历史资源,是汉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途径。因此,《幽通赋》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张衡的《两京赋》一样,传递着丰富而可靠的历史信息,很值得重视和研究。

本文拟以《幽通赋》为主线,揭示班固、安陵、《汉书》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

1 迁居安陵的缘由

班氏是什么时候迁居安陵的?为什么要迁居安陵?其缘由尽在《幽通赋》中:

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

第一句中的“皇十纪”,指汉成帝,他是西汉的第十代皇帝。“上京”,是指京师长安。“鸿渐”、“羽仪”,是借《周易·渐卦·上九》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之句,以喻其祖先任用于西汉朝廷,仪卫于皇帝的身边。据《汉书》记载,班氏原籍楼烦(今山西雁门)。班固的曾祖班况,因才学出众,举孝廉为郎官,屡官至左曹越骑校尉;其女入宫成为汉成帝的婕妤。班况致仕后,先迁其家于长安以东的昌陵,继因昌陵罢建而著籍长安。班况之子班伯、班斿、班穉,均在西汉王朝任职,颇有声誉。班伯、班斿早殁。班穉在汉哀帝时,官由西河属国都尉升为广平王相。

第二句中的“巨”,指王莽。王莽字巨君,故谓之。“考”,指班固之父班彪。“遘愍行谣”,是说班彪遭遇乱世,悲忧身心,因著《王命论》①,以申明自己的主张。

西汉末,因王莽篡政而导致天下大乱,三辅名士纷纷自觅归宿。其中一些人趁机割踞一方、拥兵自重,如茂陵的公孙述,在成都自立为蜀王;平陵的窦融,则雄踞于河西的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五郡。另一些人则去投靠其他割踞势力,如平陵的方望、安陵的弓林,极力拥戴刘婴在泾川称帝;平陵的范逡、茂陵的申屠刚等,投奔了天水的霸主隗嚣,意欲恢复战国时的诸侯分立制度。此时的班氏家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王莽秉政期间,班彪之父班稚因拒绝为其歌功颂德,而被诬以“嫉害圣政”之罪,几受牢狱之诛,后因太后讲情,本人亦主动交出广平相印,自贬到汉成帝延陵守陵,才幸免于难。班氏家族虽从此失去了显贵地位,但却避免了举族覆灭的厄运。而班彪则在王莽政权瓦解、长安战火频仍的情势下,避难于隗嚣帐下。这时在中原建立的刘秀东汉王朝,已成为众望所归、天下统一的希望。班彪看准了这个大势,便极力劝说隗嚣从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放弃割踞企图,但却遭到了拒绝。班彪为此愤慨不已,有感而发,作《王命论》,在总结西汉王朝兴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天顺民”的理念,并以此说服窦融放弃称雄一方的打算而归附中央王朝,终于取得了效果,这就不仅为东汉初期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班氏家族在王朝更替之时得以保全。

对第三句的内容,班固的妹妹班昭曾解释说:“贻,遗也。里、庐,居处也。言我父早终,遗我善法则也。何谓善法则,言为我择居处也。②”意思是说,我的父亲由于在乱世中没有迷失方向,最终保全了自己;同时,为了将从事多年的史学事业坚持下去,又为自己和家人选择了宅居之地,迁居到了长安以北、渭水北岸的安陵县上仁里。尽管《幽通赋》及班昭的解释中均未提到“安陵”二字,但这并不奇怪。因为“赋”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要求辞藻雅丽、句式规整、韵律协调,对地名的表述自有其特殊的方式,一般不会将地名全称及其隶属关系生硬地塞进句中;即便用时,也定要做文学化的处理,像这一句,就是将“上仁里”处理成了“里上仁”。而在地名上著县不著郡、著里不著县的情况,即使在记实文献中,也不乏其例。如《史记》中对张释之及卫青籍贯的表述,就是只著县、不著郡。《汉书· 石奋传》中“ 万石君定居陵里”一句,就是将陵里所在的茂陵县略去了。在汉代的五陵(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各县中,许多名人的居里已为当时的人们所熟知,因此在同时代人的著述中略去地名的隶属关系,并不致引起误解;但后来人们记史时,就注意到了依据史实加以补充,以便使地名指向更加明确。就班氏迁居之地而言,“安陵”二字,便是范晔在修《后汉书》时写上去的。

至于班彪为什么要迁居安陵?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个地方具有深远的史学地望渊源,可以感受人文传统的启迪。商代司天官(史官)吴回的后代受封于此,史称 “程伯国”。周宣王时,“世典周史”的程伯休甫被削伯爵后,降为司马,遂以“司马”为姓,“司马”这一姓氏便由此而来,这里也就成为史学家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班固,司马迁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班固与安陵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写《史记》的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韩兆琦《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冷看刘邦惜项羽?
    心弦之司马迁之惑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哪一个是我国古
    寻访司马迁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实地考察黄帝陵
    司马迁:用人性光辉温暖中国历史
    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请不要侮辱司马迁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之死
    再读司马迁
    韩城寻访司马迁
    品中国文人   司马迁2
    向熹:司马迁之惑
    向司马迁学什么
    司马迁《报任安书》
    《汉武大帝》让司马迁在汉武帝前忏悔
    最爱悲剧英雄:司马迁为何冷看刘邦惜
    司马迁离我们有多远
    韩学者批司马迁为何遭日本网民围攻?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 李敬一
    司马迁祠墓建筑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史記》與《漢書》之比較
    班固与《汉书》的特点
    班固之《汉书》介绍
    班固
    【家族名人】班固
    “班固窃盗父名”说辨诬
    班固受贿写史辨疑
    班固造假?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
    班固班超兄弟关系的一点看法
    班固年谱简编
    班固纵论三晋风情,淋漓尽致回味无穷
    班固(32—92)  苏武传
    司马迁班固生态观试比较
    班固:《汉书》1
    解读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苏武传 作者班固
    司马迁是陕西人还是山西人
    品中国文人   司马迁1
    死得不明不白:司马迁力挺大将李陵 终
    汉书的作者班固简介与生平
    班固与《汉书》
    班固和他的《汉书》
    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
    班固何以要“美化”刘邦?
    《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造
    司马迁与班固的史学观
    班固:《汉书》2
    《史記》與《漢書》之比較1
    巨笔绘兴衰———班固
    班固董子思想献疑
    班固的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