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文天祥家乡庐陵富田村20里的地方,有个叫冷水坑的小村子。路边有一家小旅店,老板姓胡。文天祥的父亲革斋先生和胡老板是好朋友,两人常在小店里喝酒谈天,说古论今。革斋先生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胡老板总是全力相助。后来,文天祥长大了,常跟父亲到小店玩,叫胡老板为大伯。文天祥去县城读书,每次都要在小店里歇歇脚,胡老板总是好茶好菜招待。临别时还常常拿几个熟鸡蛋、一把炒花生塞进文天祥的背包中。文天祥进京考状元那次,胡老板还特意备了几桌酒席饯行。
南宋咸淳10年(1274年)春天,文天祥由湖南提刑调任赣州知州。很久没有回家了,文天祥便从湖南前往江西庐陵,准备看望一下祖母和母亲,稍作休整再携家眷去赣州任职。冷水坑的胡老板,早早得了文天祥省亲的消息,探听到了行期,便准备好了老酒佳肴迎接。
一天中午时分,文天祥一行缓缓而来,在胡老板旅店前停下。全村男男女女,都远远观望着。文天祥一下轿,胡老板立即趋步上前,热情地说:“小店简备菜蔬,恭候大人光临,请进请进。”文天祥笑着说:“胡大伯是我的长辈,我们两家是世交,称‘大人’不敢当,还是叫我的小名‘云孙’吧。”胡老板连忙说:“岂敢!岂敢!你是状元公,又是朝廷命官,直呼小名,岂不羞死老身了。”文天祥与熟人寒喧一阵后,进了旅店。胡老板叫唤几个帮工,忙不停地端茶弄菜。门外的百姓,指着那一匹驮货的马和几担行李,议论个不停。一个老者说:“俗话说得好,一年知县,万贯家财。文大人做了几年京官,又做了几任知府,几处提刑,一定是金玉满担的。”有人接着说:“你们看那一担担的行李,包得紧紧的,肯定是金银首饰,绫锣绸缎。”“是啊,我们种一生的田,恐怕还抵不上这一担行李呢。”
不多时,午饭已毕,文天祥与胡老板喝茶闲谈,兴致勃勃地说起多年前的趣事。文天祥问道:“胡大伯这几年生活可好?”胡老板说:“唉,连年天灾,税赋又重,百姓穷苦,我这小店生意也不太景气。我还得种几丘田,养两头猪维生。”文天祥说:“从小屡受大伯恩待,无以报答,心中不安。我为官多年,只求淡泊度日,没什么积蓄。这次调任归乡,收拾了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你随意去挑选一担,除了书,其他的都可相送。”胡老板说:“大人屈驾寒舍,已使门庭增辉。怎么还敢收大人的礼?”文天祥命随从领胡老板去挑选。胡老板半推半就出了门,逐担行李一一看去,掂掂重量。心想,文大人如此慷慨,自己不能太贪心了。他指着一担轻一点的东西说:“就这担吧。”随从解开包装布,几个胆大的老乡围了上来,一看不禁笑了,“我当是什么宝贝,原来只是些蒲扇。”文天祥走上前说:“胡大伯如不中意,再挑一担吧。”胡老板忙说:“不用挑了,这礼物我喜欢。”文天祥说:“在湖南临行时,不少人送礼告别,我一概不收,只买些当地的特产蒲扇,答谢家乡亲友。其他几担,也不过是些旧衣旧书。不怕见笑,我无厚礼馈赠亲友,还请大伯原谅。”胡老板说:“文大人两袖清风,难得难得。这担扇子,是最好的礼物,我要转送给乡邻亲友,传传大人的名声。”(吉台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