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en >> 文天祥 >> 正文

 

[组图]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公元1236年,蒙古宗王口温布花、大将张柔率领蒙古铁骑攻占襄阳,自此拉开了蒙古、以及后来由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与南宋之间持续多年的战争。而就在这一年,在距离襄阳千里之外的江西庐陵诞生了一个男婴,他的名字叫文天祥

  与每一个生逢末世的人一样,文天祥的人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宋元之间的相互征伐和朝代的兴亡所带来的影响,然而,与众人不同的是,在国家覆亡的关头,文天祥用一己的生命和气节挑起了民族大义,为这段屈辱的历史增添了最壮烈而华彩的篇章,他的名字也因此被永远地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本期《中华英雄谱》,为您讲述一身浩然正气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生平和抗元事迹!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中华英雄谱》,我是主持人周微。在今天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公布上期有奖问题的答案,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您答对了吗?

  本期的有奖问答的题目是文天祥的家乡在哪里?只要您注意收听下面的节目,您一定会找到答案。请将您的答案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们,参与我们的节目互动。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富庶的士绅家庭。虽然在文天祥出生的这一年,蒙古已经开始了对南宋的进攻,但是当时的战事还仅限于西北边陲,江南一带在南宋朝廷的统治下,还处于偏安的平静之中。文天祥就在这种平静的环境里波澜不惊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名闻乡里。他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从文天祥兄弟二人刚刚懂事起,文仪就开始教他们读书、写字。他还要求孩子们把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格言、警句都一一抄写下来,贴在书斋的墙壁上,以便每天都能温习和背诵。就这样,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待兄弟二人稍大以后,文仪还设法聘请了名师到家里给他们授课。在严父名师的教导之下,文天祥的学问日渐精进,18岁时便获得了庐陵乡校考试的第一名,20岁时进入了江西吉州的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又中选吉州贡士,随即前往都城临安应试。

  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文天祥所作的“御试对策”切中时弊,提出了他的改革方案,并表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理宗皇帝亲自将文天祥选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并称赞说“天之祥,宋之瑞也。”

  在志得意满的新科状元文天祥刚刚要开始自己的仕途时,父亲文仪却不幸病故,按照中国的传统礼法,文天祥不得不归家守孝3年。

  三年之后的宋理宗开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259年,文天祥陪同胞弟文璧进京应试,朝廷照例要对文天祥这位前科状元任命官职。而这时,蒙古大军已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不规劝皇帝抵抗,却一味鼓噪迁都避敌,弄得朝野上下一片混乱。朝廷的委任书还未下达,没有官职、仍是进士身份的文天祥便不顾一切地上书皇帝,要求处斩董宋臣以安定人心。然而奏折却中途被截,无法上达皇帝,而委任的事也因为形式紧张而被拖了下来,文天祥气愤地回到了乡里。

  半年以后,文天祥得到了一个主管仙都观的闲职,第二年又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兼任景献府教授。在权臣当道,吏治不清的朝廷里,文天祥始终不卑不亢。当董宋臣又被委以重任,并成为他的顶头上司时,文天祥“惊叹累日”,再也不能容忍那帮奸臣把持朝政了,于是他再次上书皇帝,列数董宋臣的种种恶行和罪责,然而奏折又一次未获呈报。正当文天祥心灰意冷、准备辞职的时候,却被派往瑞州任知州。

  前几年曾被蒙古铁蹄蹂躏的瑞州郡县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刚刚到任的文天祥看到这种状况,忧心如焚。他决心对这种破败的景象进行一番彻底的整治。他主持修复了被毁的名胜古迹,张布纲纪,对骄横扰民的郡兵给予严惩,用库存资财创立便民库,帮助贫困的农民发展生产,这一系列措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重建家园。虽然文天祥在瑞州的时间不到一年,可是瑞州的面貌却因此大为改观,经济得到了恢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

  此后,文天祥历任江西提刑、宁国知府、湖南提刑等官职,每到一处,他都能忧民所忧,为民请命,努力实践着他在《御试对策》中提出的改革理想,处处政绩斐然,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1270年,文天祥被任命为兼权学士院。当时,权臣贾似道把持国政,权倾朝野,他以曾经当过度宗皇帝的老师和策划立储有功而骄横跋扈,甚至托故辞职,要挟皇帝。文天祥代皇帝拟诏书,不仅没有溢美之词,而且对他严加责伐。文天祥的做法自然触怒了这个最显赫的当朝权贵,并因此受到弹劾而罢官。

  他生逢末世,却志存高远;他几经宦海沉浮,却仍然刚正不阿;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国破家亡之后,他宁愿以死报国,也不肯接受荣华富贵的诱惑;他的一身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

  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宋朝。一向孱弱的南宋虽然号称拥有几十万官军,但却不思抵抗,只知妥协退让,很快,宋军的长江防线全面崩溃,大宋江山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正在赣州任上的文天祥,接到朝廷要求各地派兵保卫都城的勤王诏令时,痛哭流涕。虽然深知起兵困难重重,但是文天祥还是变卖了自己的家产来充作军饷,迅速地在赣、吉两州募集了数万民兵。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的铁蹄。元军的前锋直逼临安城下,朝廷内外一片恐慌,陈宜中连夜遁逃,议事大臣也所剩无几了。

  当时的皇帝赵显只有几岁,当政的是赵显的祖母谢太后。在这个危急的关头,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实际上,这只是朝廷为了与元军谈判而加给文天祥的虚名,第二天,他就被派遣出使元营,与元军讲和。这种使命无疑是只身入虎穴,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文天祥却毫不推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文天祥的可贵之处。

  到了皋亭山,面对元军统帅伯颜,文天祥大义凛然地说:

  文天祥:“如果你们退兵到嘉兴去,不以灭宋为目的,我们可以坐下来谈条件。否则的话,我大宋朝还有大片国土,军民同仇敌忾,一定与你等周旋到底。到那时,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

  伯颜:“哦?这么说你不是来谈投降事宜的了?呵呵,不过你的主子恐怕不像你这样想啊!”

  事情果然如伯颜所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宣告了宋朝的灭亡。被软禁在元军大营中的文天祥得知这一消息,痛心疾首、愤恨异常。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伯颜企图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他以宋朝皇帝已经投降为由,胁迫文天祥归顺,文天祥则用“社稷为重、君为轻”相辩,明白地表示“君降,臣不降”。伯颜只好将文天祥与投降了的宋臣们一同押往北方。

  这一日,被押北上的文天祥等人到达了镇江,并暂时停留下来,文天祥和他的随行部属杜浒等十一人,制订了一个周密的脱逃计划,秘密地寻找着时机。当时看守文天祥的军官王千户简直是寸步不离,文天祥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借口即将离开镇江,要设宴答谢他所寄住的房屋的房东,同时请王千户作陪。席间觥筹交错,不一会儿王千户就被灌得酩酊大醉。文天祥等人立即换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衣帽,带着智取来的通行官灯,避开元兵的哨卡,穿过曲折幽深的街巷,来到了甘露寺旁的江边。

  约好的船只没有按时出现,令文天祥等人万分焦急,他们沿江寻找了好一阵,才找到了船,赶紧登船渡江。船到江心,又突然遇上了元军的巡逻船。原来,长江江面已为元军封锁,所有船只都已被管制。元军发现了这艘没有灯火的小船,自然要过来盘查,文天祥等人拼力将小舟划往对岸。眼看着敌船越追越近了,无路可走的文天祥已准备好了孤注一掷投江逃生。就在这个时候,元军的大船却因为潮退水落而搁浅了,只好眼睁睁地“目送”文天祥渡过了长江。

  到达江北之后,文天祥本想联络一些还未失陷的州府共同抗元,但是因为得不到信任而没有成功。无奈之下,他只好冒险重回南方,一路上忍饥挨饿、颠沛奔波、九死一生,终于辗转到达了福州。文天祥用诗文记录下了这段经历,取名为《指南录》。“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南方就是故国家园,南方就是仍然存在着兴复希望的所在,为了重整河山的梦想,文天祥不顾一切地奔向南方。

  狂澜难挽 功败垂成

  1276年五月,文天祥在福州见到新立的端宗皇帝赵昰。流亡小朝廷重新任命他为右丞相,文天祥辞而不受,以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的头衔去各地号召起兵抗元。许多旧部和同僚都非常支持他,纷纷汇聚在他的麾下,一下子又组建了一支抗元大军。1277年,文天祥率军从广东梅州攻入江西,连克会昌、于都、兴国三城,军威大振,一时间,东南半壁河山又回到了宋朝手中。

  但是,元军迅速调集了十多万军队增援江西,形成了对义军的围剿之势,小皇帝败逃海上,文天祥只好率军退守。一天,当文天祥率军行至坂寮岭下合溪桥时,元军的追兵越来越近了,文天祥急中生智,命士兵拆毁了木,凭借湍急的溪水将元军阻隔在对岸。

  考虑到以后百姓过往的需要,文天祥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修之用。但是,当他带兵要经过岭下的梅子坑村时,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

  明朝万历十年间,村民们在大义桥的原址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因文天祥死后被赐封为信国公,遂取名为“国公”,并在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示纪念。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满怀感慨地写下了《题国公》一诗:

  当年丞相过东,战马啸啸满路风。万古人间留壮烈。百年溪水泣英雄。伤心荒涧碑犹在,放目寒山事已空。吊古不堪回首望,冷烟衰夕阳红。 

  此后,义军又经历了空坑之败,军中还染上了瘟疫,元气大伤。然而,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有一兵一卒,文天祥就要坚持战斗。他收拾残部,退却粤东,再图发展。此时,南宋小朝廷已经流亡到广东崖山,一天,文天祥率领军队行至海丰五坡岭,正当部队用饭之时,元军张弘范部在海盗的带领下突袭而至,义军来不及抵抗就被擒获了。文天祥自杀未成,被元军俘虏。张弘范大喜,命令将文天祥押往崖山。途经零丁洋时,文天祥百感交集,他回顾一生的遭遇,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众朋友,本期《中华英雄谱》节目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今天的有奖问答题目是文天祥的家乡是哪里?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节目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文天祥拒不投降元朝的英雄事迹和民族气节,请您关注。接下来是音乐节目《心随天籁》,请您继续收听。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文天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文天祥抱恨惠州
    文天祥 (1236─1283)
    文天祥的悟道诗
    故里解密文天祥身家事
    千余文氏宗亲纪念文天祥诞辰770周年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生平概况
    谁为正气歌?民族英雄文天祥尴尬吗?
    宋朝最后的祥瑞 文天祥其人与灿烂王朝
    文天祥:正气浩然的伟丈夫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
    文天祥书法鉴赏
    从文天祥“后代”说开去
    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而逃脱
    文天祥是我们民族值得骄傲的伟大人物
    文天祥于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中进
    文天祥临刑前的犹豫
    读文天祥生日往来诗文感叹
    文天祥智破地道战
    不改气节的文天祥
    文天祥 简介
    文天祥在潮阳的传说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中国社会史上的地位
    本性的殇逝——文天祥
    文天祥 歌剧
    文天祥
    文天祥送礼
    民族精神之魂文天祥
    江西吉安发现文天祥两篇诗文
    文天祥《长溪道中》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起兵
    《文天祥从容就义》习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文天祥诗词
    文天祥弟弟的选择
    姓名:文天祥
    文天祥人物生平
    文天祥作品
    文天祥典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谈文天祥《过零丁洋》
    宋代武将文天祥
    专家学者畅言浩然正气
    文天祥不爱国吗?
    白鹭乡吉塘村:文天祥的第二故乡
    《宋史 文天祥传》翻译
    文天祥后人现居惠阳?
    宋人与元政府:文天祥与赵孟頫
    文天祥:丹心照青史正气贯南粤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武双全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岳飞 中日英雄对比
    《文天祥的故事》读后感
    文天祥其实一直算不得是大宋的实权人
    文天祥《正气歌》写作于北京?
    从文天祥的一首诗看宋儒的救世精神
    文天祥是英雄——“一身正气、自强不
    文天祥故里构建“名人旅游圈”
    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咏保定
    历史名臣文天祥
    岳飞、文天祥不该称为民族英雄吗?
    文天祥作文
    文天祥起兵
    文天祥后裔种茶潮州凤凰山
    文天祥殉难
    文天祥的经历与他的爱国诗词
    《文天祥》读后感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江西的游击苦战――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文天祥后人隐身深圳福永
    民族英雄文天祥与《易经》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