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可悲的宦海沉浮
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九月初四,忽必烈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沙武口突破长江防线,进围江南的鄂州。南宋一向以长江天险自恃,又有一支号称“长南长技”的水军,这支军队训练有素,可进行有效的防御。可此刻江防崩溃,蒙古兵来热凶猛,沿江顺流而下,南宋朝廷惊慌失措,临安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而奸宦董宋臣竟煽动逃跑,鼓吹迁都。
理宗急得象势锅上的蚂蚁,却又不知所措,他征求众大臣的意见。大多数大臣内心都反对迁都,因为御驾一动,军心就会动摇,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顶撞董宋臣。只有文天祥“初生牛犊不畏虎”。当时文祥还未接受朝廷的官职,也不顾自己位卑言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他勇敢地上书皇帝,要求立即斩首董宋臣,以镇人心,安定社稷。这篇奏章通称《己未上皇帝书》,全文有七千多字。奏章揭露了董宋臣的罪恶,指出:天下老百姓认识到蒙古势力之所以能深入,是因为朝廷失去民心,民心之所以丧失,是因为官府压榨太甚。而聚敛财富,刮民脂膏这类事情,是皇帝身边人带头干的。现在天下人都在愤然怒骂,指斥权宦当道,言路阻塞,君民上下隔绝,奸邪为所欲为,弄得国事不可收拾。近来丁大全虽已革职,董宋臣依然执掌大权。此刻董又煽动迁都逃跑,动摇军心民心。如果按这种意见办“六师一动,变生无方,臣恐惊畿,为血为肉者,今已不胜计矣!小人误国之心,可胜诛哉!”因此,恳求“陛下以宗庙社稷之故,割去私爱,勉以分众”,将董宋臣“付之有司,暴其罪恶,明正典刑,传首三军以徇”,自令使将士“感泣”,人心“思奋”。他进而指出,处死董贼是刻不容缓的:“愚以为今日之事急矣!不斩董宋臣,以谢宗庙神灵,以解中外(朝野)怨怒,以明陛下悔悟之实,则中书(宰相府)之政赜兴佣坏眯校合驼咧当赜兴啥桓抑粒欢既酥煲楹我远?故人之心胆何以而破?将士忠义之气何自激昂?军民感泣之泪何自奋发?”当然,斩一董宋臣并非万事大吉,文天祥之所以如此强调,主要是想让理宗痛下决心,以处置董宋臣为开端,锐意进取,整顿吏治,改变“守内虚外”的祖宗成法,使国家振兴。只要民心统一,就能所向披靡。
奏章披肝沥胆,义正辞严,热血喷涌,豪情奔放,表现出文天祥强烈的爱国之情。
文天祥一方面怀着热切的希望,一方面也作了最坏的打算。因为这篇奏章,随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文天祥在上书后,写信给吴潜函相说:“人非不知爱身,何苦如此冒死?今日之事急矣!”为了国家的安危,文天祥表现出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
二、勇斗权奸贾似道
荒淫奸诈的贾似道,依仗姐姐贾贵妃在朝中耍尽伎俩。他早已觊觎着宰相的位置,处心积虑地想要取代丁大全,攫取军政大权。
因丁大全长期粉饰太平,隐匿军情不报,被弹诀罢相。贾似道便乘机登上了右丞相的位子,兼枢密使。贾似道正带兵西进,理宗又命令他督师以援鄂州。鄂州都统张胜已坚持数日,蒙古军久攻不下。贾似道既无韬略,又无带兵打仗的经验,一遇敌兵就惊慌失措。因此他私下两度派人向忽必烈暗中求和。
第一次,野心勃勃的忽必烈准备一举灭亡南宋,拒绝议和。第二次,由于深入四川的蒙古军受到了南宋军民的抗击,僵持难进。又因天气炎热,军中疠疫流行,大汗病死在军中,忽必烈正欲摆脱困境,退兵回去争夺汗位,贾似道又派使者前来议和,忽必烈便答应了贾似道的求和,条件是以长江为界,宋每年奉献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样蒙古兵便匆匆北撤。
鄂州解围,蒙古兵北撤。贾似道隐瞒事实真相,用含混的语言向皇帝上表报捷:“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贾似道因鄂州退敌有功,理宗加封他为少帅,卫国公。厚颜无耻的贾似道一下子成了再造宋室的大功臣。他奉诏回到临安时,文武百官列队欢迎。
给历史开无笑的小丑贾似道,被捧成了中兴大臣。他还朝后马上弹劾吴潜。耿直的左丞相吴潜很快被罢官。贾似道独揽军政权柄,援引私人,培植党羽,他的爪牙都被安排在朝中显要位置。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十月,文天祥被召到临安。恰好理宗逝世。贾似道拥太子赵礻3基作皇帝(度宗),进一步操纵朝中大权。他不但位极人臣(当时他的职位是“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在左右丞相之上),而且气凌天子。度宗对他是“敬”而更“畏”,并称他为“师相”、“师臣。”。他的爪牙因然是随他摆布,其他大臣也是趋炎附势,奉侍谨惧。
贾似道在西湖边建造了一处富丽堂皇的第宅,题名“半闲堂”,四处搜寻一些美貌的妓女、尼姑等,安置其中。他整天在半闲堂私湖上寻欢作乐,为了沽名钓誉,还时常装腔作势,托病辞职,每次须皇帝下诏再三挽留,才继续留任。
度宗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六月,文天祥任学士院直。贾似道又要辞职,度宗命文天祥起草挽留贾似道的诏旨。按惯例这类诏书要对贾似道歌功颂德一番,还要经贾似道本人过目,由他随意修改润饰,再交皇帝颁发。文天祥经过多年的观察了解,知道朝廷的腐朽、衰败和贾似道有很大的关系。他草拟了两篇稿子,没有先请贾似道过目,就直接呈交皇帝。文中不仅无一句巷维的话,也没有用庚词挽留他,只说希望贾似道要以国家安危为重,如果有利于国家,哪能爱惜自己的身子,不能因一点小病就告老退休。贾似道因此很不高兴,于是批使台官张志立弹劾文天祥,文天祥再一次被罢官还乡,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使文天祥意志消沉。在被迫隐退文山的日子里,他仍然渴望着为国家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他奋笔写下了“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全集》卷二《夜坐》)的诗句。
文天祥在家乡赋闲了将近三年,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三月,又出任湖南提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