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Y >> 一夜的工作 >> 正文

 

《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欧阳亮
评析: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李民旗     【教材说明】

  《一夜的工作》(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叙述了作者(何其芳)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课文先交代了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感受。


【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哪一课呢?

  生(齐):《一夜的工作》。

  师板书课题:
      一夜的工作     师:对。同学们读了课文没有?

  生(齐):读了。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谁亲眼见过周总理工作?(教室里鸦雀无声)啊,没有。那我们这课该怎么学呢?大家一点直观感受都没有。─—这样吧,我们陪同作者到他所描写的周总理工作的地方去参观,大家说好吗?(生:好)我们对周总理的工作情况不太了解,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第二个任务是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板书:领悟方法)。这两项任务大家能不能完成?(生答:能)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朗读、也可以轻声读,还可以几个同学一块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

  师:只有这些吗?

  生1: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重新组织一下语言说,完整些。

  生1:这篇课文讲了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他说得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说法?

  生2:这篇课文讲了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和作者的感受。

  师:谁听出来了,他俩的发言有什么区别?

  生3:第一位女同学(指生1)是按主要内容来说的,第二位男同学(指生2)是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说的。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3: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件事情的顺序,对吧?

  生3:对。

  师:如果按照你的说法,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3: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审稿的缘由,第二部分是写审稿时的情景,第三部分是写审稿后的感受。

  师:在这三部分中,你们感受最新奇、最有兴趣的是哪部分?

  生4:我最感兴趣的是“审稿时的情景”。这部分写得很具体。

  生5:我最感兴趣的是“审稿的缘由”。

  生6:我最感兴趣的是“审稿后的感受”。这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师:这么说,同学们对三部分都感兴趣了。那么我问一问吧:哪些同学对第一部分最感兴趣?(有三四个学生举手)哪些同学对“审稿时的情景”感兴趣?(有不少学生举手)嗬!这次人最多!哪些同学对课文最后一部分最感兴趣?(有五六个学生举手)

  师:好,那就按照同学们的意愿,首先来看“审稿时的情景”。大家打开书,找到课文第二部分。(学生翻书)谁能够把这部分读出来?你认为应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开始,你认为应到哪里结束就到哪里结束。

  生7:(读课文)“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你也回去睡吧。”

  师:对她读的有没有意见?

  生8:我觉得“审稿时的情景”应该从“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开始。

  师:这个意见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对读原文的学生)你刚才读得少了。课文第二节就开始写“审稿”了。咱们从第二个同学这儿开始读。大家看一看周总理是怎样审稿的?

  生8:“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师:周总理审稿的态度怎样?   板书:     工作     生8:周总理审稿很虚心、认真。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8:“一句一句”“圈”“思索”说明周总理审稿很认真。   板书:     句句审阅 每句一圈 停笔思索     生9:“相当长的时间”说明周总理工作时间很长。

  生10:“公鸡喔喔叫明”也说明周总理工作时间很长。   板书:     公鸡喔喔叫明     生10:“有时问我一两句”说明周总理审稿很虚心。   板书:     提出问题     师:你们能用笔圈出表现周总理审稿时动作的词吗?(生答能,然后找、)谁知道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生11:这些词语说明了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要认真看,仔细想,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明白,以保证文件准确无误。   板书:     文件     师:第二部分都是写周总理工作的情景吗?

  生12:第二部分除了写周总理工作的情景,还写了周总理的工作环境。

  师:在哪儿?

  生12:“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生12:“如此而已”是说就是这么一点,就是这样。

  生13:“室内陈设极其简单”说明了周总理工作环境不太好,办公设备较差。

  师:还有呢?

  生14:“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板书:     数得清颗数     师:“可以数得清颗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14:“花生米很少”,说明了周总理生活很简朴。   板书:     生活     师:把“好像”去掉读读看。

  生14:“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

  师: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生14:如果去掉“好像”,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

  师:加上“好像”两个字呢?

  生14:加上“好像”,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像是没有增加。

  师:花生米是两个人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4:前面说了“……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绿茶……”   板书:     一碟花生米 两杯绿茶     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4:这说明了周总理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

  生15:这说明了周总理生活清苦。

  生16:这说明了周总理生活简朴。

  师:“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形成的鲜明─—

  生(齐):对比!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进行了对比?

  生17:周总理“工作十分辛苦”同工作后的“食物极其简单”进行了对比。

  生18:周总理“让别人抓紧时间睡觉”同他“自己不停地工作”进行了对比。

  师:这一部分应该怎么读?

  生18:要轻轻地,缓慢地读,读出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

  师:要读得有感情,读得轻柔、徐缓,是吗?谁可以读出这种水平?谁愿意试试?(生19读)他读得怎么样?咱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作者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以后,对自己说了什么,想对全世界说什么?

  生(齐读):“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看啊,这就是我们……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板书:     这就是我们的总理     师: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新中国”?

  生20:旧中国的官员就没有这么高尚。

  生21:旧社会当官的只会捞钱,不为老百姓办事。

  师:为什么要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22:这里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为了同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这么辛苦,而生活又是这么简朴,这在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中是少见的。

  师:怎么读这部分内容?

  生23:用激动、自豪、敬佩的语气读。

  生24:朗读时,要读出自己的心声,读出作者的心声,读出作者抑制不住的澎湃的激情。

  师:要读得充满激情。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生读)还有没有认为自己比他读得更好的同学?(有五六个学生举手)好,你来试试。(生读)

  师:读了本课,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

  生25:周总理,您工作太辛苦了!

  生26:周总理,您的生活太清苦了!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生27:周总理,您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生28:周总理,您太伟大了!您真了不起!

  生29:周总理,您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师:这篇课文写得好吗?(生答好)作者是怎样写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

  生30:作者用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表现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师:哪些平凡的小事?

  生30:审阅稿子、室内陈设……

  生31:两杯绿茶、一碟花生米……
 
  师:你能给课文的插图配一句话吗?

  生31: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生32:新中国的骄傲─—周总理!

  生33:工作辛苦、生活简朴的好总理!

  ……

  师:谁知道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什么?

  生:作者陪同周总理审稿的缘由。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在干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周总理审阅稿子。

  师:他工作了多长时间?

  生:周总理工作了一夜。

  师:所以课题是─—

  生(齐):一夜的工作

  师:明白了吧?(生答:明白)好了,都明白了,下课。


【评析】

  欧阳老师上的《一夜的工作》较具特色,他的课给我们较多的回味、思考和启迪。在教学中,欧阳老师以他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进行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欧阳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是:第一,“整体入手,初理全文”─—昭示学习目的,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为深入细致地阅读做了铺垫;第二,“变序教学,读中引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心理,由学生认为写得最美、最具体的“审阅稿子的情景”学起(巧妙而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充分运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第三,“大胆取舍,以少求多”─—用极其简练的手法处理课文第一段,支持了重点段的详学、精学。

  从整个教学构思来看,欧阳老师的安排也是颇具匠心的。他既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进程,又能切合实际地设计教法,启发学生读、悟。欧阳老师讲得不多,主要是在关键之处点拨,问题之间衔接过渡,重点之处强调,思路阻塞之处疏通,所有这些都是通过“读”来解决的。“以读为本,培养学生自读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本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教师在学生自读、默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要求学生读出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读得“轻柔徐缓”,结尾处要求学生读得“充满激情”。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默读、品读占了很大的比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重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一夜的工作,何其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说课稿2
    何其芳的早期创作和《秋天》的抒情艺…
    何其芳的《秋天》
    何其芳《秋天》赏析(刘真福)
    何其芳<秋天>的理解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2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实录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激活创新思维 拓展学习空间──《秋…
    秋天 练习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作者介绍
    备教《秋天》(何其芳)
    《秋天》说课稿3
    秋天(何其芳)
    《秋天》教学反思
    《秋天》实录片段及点评
    《秋天》教案设计
    《秋天》说课稿
    秋天·教案
    秋天 何其芳 教案
    课文秋天研讨
    《秋天》练习设计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教学设计
    描写春、秋、冬、雨、山的古诗和名句
    《秋天》多音字辨析
    《秋天》形近字辨析
    《秋天》说课稿5
    《秋天》生字注音
    《秋天》重点难点
    《秋天》学法导引
    《秋天》课文简析
    《秋天》课文导读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词语解释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学习目标
    《秋天》词义辨析
    《秋天》中心意思
    《秋天》结构分析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说课稿4
    《秋天》教学杂谈
    《秋天》教案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素质教育新学案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后记
    《秋天》教学反思
    写给秋天
    雨前
    迟暮的花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3
    《秋天》同步达纲练习
    秋天教学过程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典题例析
    回忆何其芳同志
    《秋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秋天》的意境美
    《秋天》电子教材
    《秋天》整体把握
    《秋天》研讨与练习说明
    《秋天》教学建议
    《秋天》教学建议
    《秋天》有关资料
    《秋天》参考图片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怎样朗读新诗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写作特色
    秋天的况味
    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
    何其芳的早期创作和《秋天》的抒情艺…
    《秋天》教学设计
    古诗词中的“秋”
    秋天
    《秋天》语言特点
    《秋天》重难点突破
    《秋天》问题探究
    《秋天》语法修辞
    《秋天》课文借鉴
    《秋天》课标解读
    《秋天》教学设计
    何其芳的旧体诗
    《秋天》课时训练
    《秋天》教学设计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秋天》教学设计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故都的秋
    《秋天》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