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Q >> 秋天 >> 正文

 

古诗词中的“秋”

古诗词中的“秋”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   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天,何其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古诗词中的“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反思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3
    何其芳的《秋天》
    何其芳《秋天》赏析(刘真福)
    何其芳<秋天>的理解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2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实录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秋天》练习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课堂实录
    备教《秋天》(何其芳)
    《秋天》说课稿3
    《秋天》教学设计
    激活创新思维 拓展学习空间──《秋…
    《秋天》作者介绍
    《秋天》教案设计
    《秋天》说课稿
    秋天·教案
    秋天 何其芳 教案
    课文秋天研讨
    《秋天》说课稿2
    秋天 练习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教学设计
    描写春、秋、冬、雨、山的古诗和名句
    《秋天》多音字辨析
    《秋天》形近字辨析
    《秋天》说课稿5
    《秋天》生字注音
    《秋天》重点难点
    《秋天》学法导引
    《秋天》课文简析
    《秋天》课文导读
    何其芳的早期创作和《秋天》的抒情艺…
    《秋天》词语解释
    《秋天》教案
    《秋天》学习目标
    《秋天》词义辨析
    《秋天》中心意思
    《秋天》结构分析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说课稿4
    《秋天》教学杂谈
    秋天(何其芳)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素质教育新学案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
    《秋天》教学后记
    《秋天》教学反思
    写给秋天
    雨前
    迟暮的花
    秋天的况味
    《秋天》同步达纲练习
    秋天教学过程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典题例析
    《秋天》的意境美
    《秋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电子教材
    《秋天》整体把握
    《秋天》研讨与练习说明
    《秋天》教学建议
    《秋天》教学建议
    《秋天》有关资料
    《秋天》参考图片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秋天》实录片段及点评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写作特色
    回忆何其芳同志
    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
    《秋天》教学设计
    何其芳的旧体诗
    秋天
    《秋天》语言特点
    《秋天》重难点突破
    《秋天》问题探究
    《秋天》语法修辞
    《秋天》课文借鉴
    《秋天》课标解读
    《秋天》教学设计
    何其芳的早期创作和《秋天》的抒情艺…
    《秋天》课时训练
    《秋天》教学设计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秋天》教学设计
    怎样朗读新诗
    故都的秋
    《秋天》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