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学习本文应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句,进而体会作 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石榴,以及关于石榴的古诗句: 2、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 (石榴,别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三、朗读课文(配舒缓欢乐的轻音乐)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1、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 思考: (1)、第一部分石榴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用对比手法表现石榴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的最可爱。) (2)、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 (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3)第三部分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 (4)、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天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3、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2).“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3) 红玛瑙的花瓶儿有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昂然的一种青铜器。 (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长的后期的形状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石榴的欣赏之情,具有职业特点。) (4)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用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 (5)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用反问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成为夏天的中心,写出作者对夏天的重视和对石榴的喜爱。)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读出充沛的感情。 六、小结本文写法上的特色(出示课件)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七、总结全文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美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八、迁移训练(出示课件)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 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写出的话短小而富有寓意,答案不求统一。) 九、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写一两段话,描绘你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用上比喻或拟人的方法。 (板书设计): 石榴 郭沫若 爱石榴———— 最可爱 ↓ 枝叶美: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画石榴----------- 花朵美:夏季的心脏 ↓ 果实美:子粒透明光嫩、丰腴酸甜 赞石榴---------- -喜欢夏天,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 教学探讨与后记): 本文是文学大师郭沫若写于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的一篇名作。由于时代背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思想不易理解。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熟练地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篇章结构,分析石榴的外形特点;然后品味课文生动传神的语言。后半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重点品读,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可以合作探究,理解石榴的内在特征,领会作者所托之志,以求突破难点;最后,以练习的形式,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 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问题探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朗读贯穿了教学过程,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从整体感知到重点品味,再到感悟拓展,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围绕教学目标,一方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设计富于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和练习,有效地驾驭着学生学习的方向。这样的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气,学生也学得扎实有效。
《石榴》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石榴的有关知识,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及果实成熟的画面,加之对课文情境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
榴花
韩愈[唐]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石榴
晏殊[宋]
开从百花后,占断群芳色。
更作琴轸房,轻盈琐窗则。
山石榴寄元九
白居易[唐]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庭 榴
杨升庵[明]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安石榴赋》
代潘尼[晋]
商秋受气,收华敛实,十房同膜,千子如一。
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石榴
李商隐 [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榴 花
金 元 格
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
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
西园石榴开
欧阳修[宋]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
石榴
杨万里[宋]
深著红蓝染暑裳,啄成绞玳敌秋霜。
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
雾谷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
2、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3、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4、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jué jí bì xī nǎo mèi fù
奇崛 枯瘠 辟易 犀利 玛瑙 柔媚 束缚
léi yú tuò qián yán hào àng xiù
金罍 丰腴 唾津 潜溢 争妍 皓齿 盎然 锈彩
5、词语解释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辟易:退避。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犀利:锋利。
玛瑙:一种矿物,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
金罍:殷周时代一种盛酒的青铜器皿,形状像壶。
锈彩:指古铜、铁器年久生锈的斑驳纹理。
丰腴:丰满。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柔媚:柔和可爱;温柔和顺,讨人喜爱。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唾津:唾液。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