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Q >> 奇妙的对联 >> 正文

 

让“奇妙的对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奇妙的对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中学 郑文史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第一次出现“对联”题目,今秋开始配合新课程改革使用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课本也赫然出现“奇妙的对联”一节。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对联”,终于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也受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极大关注。

  在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化中,对联是一种凝缩的文学艺术品类。它发源于秦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宋代文学家王安石面对人们除夕贴春联的热闹景象,脱口吟就“爆竹一声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脍炙人口的诗章。

  对联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等。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抒发感情。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好诗。

  对联的特征,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就是人们所说的对联的“四美”(即建筑美、音韵美、对仗美、节奏美)。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对联,教学“奇妙的对联”时,我和学生合作,共同探究,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师:同学们见过对联、读过对联吗?

  生:见过,读过。

  师: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见过、读过,还记得吗?

  生:春节贴春联,亲戚结婚贴的对联。

  这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读出他们熟悉的对联。其中一位家里开铺面做生意的学生读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另一位刚游完“五公祠”的学生则大声读出“五公祠”二楼大柱上的一副楹联:“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我立即将这两副对联打印投影,并以它们为例子,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鉴赏这两副对联。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老师,‘德’字是阳平调,应为平声,为什么说是仄声呢?”一语未了,教室里立刻出现疑虑的目光和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我只是笑而不答。忽然有位平时喜欢古典诗词的同学站了起来,说:“‘德’在现代汉语里是读阳平调,但在古音里它属于仄声字。五公祠建于清代,清人撰写这副对联时,‘德’字读的是古音。”这位同学的发言搏得了热烈的掌声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改理念一再强调,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于对联这一特殊的文学品类,教学中要涉及的问题还很多,我择其主要,化繁为简,切中肯綮,从以上四个方面让学生和对联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分析、探究、鉴赏中找出对联的规律,领会其特征和内涵,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带着所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对联生长的沃土,去领略它那美妙的风光和乐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奇妙的对联,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让“奇妙的对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奇妙的对联》活动指导
    楹联诗意美探略
    揣摩绝对
    《药联》
    加减对联巧逆转
    春联集锦
    声蒙启律·上
    对联的形象塑造
    略论最佳对联结构
    与下棋有关的对联
    春联漫谈
    《奇妙的对联》电子教材
    《奇妙的对联》编写意图
    《奇妙的对联》教学建议
    “对联年龄”有新说
    对联成因浅探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电…
    探究对联的历史渊源
    对联的格律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对联资料
    《奇妙的对联》有关资料
    对联文化寻根
    《奇妙的对联》探究资料
    对联的来历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的节奏与风格
    “奇妙的对联”探究
    高考对联题析
    对联的用字技巧
    写对联方法归纳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
    对联平仄的宽严
    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眼睛篇
    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怎样写出内容具体的写人片断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教学设…
    画《父亲》赏介──人教版高一语文第…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有关资…
    叙事要有点儿波澜
    叙事要有点儿波澜
    《写事要有点波澜》写作指导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有…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编…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课…
    对联简史
    《名趣联欣赏与评点》简介
    名联集萃
    对联的创作形式
    对联术语
    对联的用典
    怎样写人
    对联的作用和影响
    对联的艺术技巧
    对联创作六原则
    写人要凸显个性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教学设…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电子教…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编写意…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教学建…
    对联的主题提炼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角
    春联作法
    郑板桥论作文的对联
    趣联拾贝
    联讽吴省钦
    耐人寻味的隐字联
    天下第一长联
    名人蒋士铨的对联故事
    古代寺庙趣联欣赏
    蒲松龄名联赏析
    对联简说
    对联的节奏与风格
    《名联谈趣》摘录
    名联
    关于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产生发展与民俗
    夜读偶拾:一副劝学名联
    集句隐字趣联
    也谈对联
    对联典故初探
    别具一格的同旁联
    关于对联起源的一些思考
    增字减字变新联
    有趣的嵌名联
    琐谈回文对联
    名联颂名家
    妙裁诗词入楹联
    咏月对联拾趣
    “对”而不“联”不是对联
    《奇妙的对联》学习建议
    妙趣横生的数字联
    骚体对联
    诗钟·对联·无情对
    《古今对联丛谈》简介
    妙趣横生的人名对
    一副对联六个典故
    记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中国楹联大典》编者的话
    探寻湖南神秘古村之对联故事
    《奇妙的对联》教学杂谈
    茶联寻味
    妙趣横生的“隐字联”
    妙联话家教
    朱元璋出联索对趣闻
    从文史价值看对联
    从初唐灵泉寺联质疑谈对联溯源
    虚字入联有情趣
    《名联谈趣》简介
    “谐”趣横生自挽联
    对联平仄规律正变例说
    《名胜楹联集锦》简介
    《奇联妙对》简介
    《千古名联》简介
    声蒙启律·下
    《中国名联辞典》简介
    古今妙联赏析
    对联的叠字手法
    《过目难忘对联》简介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中国对联艺术》简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