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Q >> 奇妙的对联 >> 正文

 

对联的艺术技巧

对联的艺术技巧           《文镜秘俯论—论对》中列述了对偶的二十一种对法,其中有一些就讲的是艺术技巧问题。象双拟对──一三字同,第二字由一三字意拟出,如“炎至炎难却,凉消凉易追”;连绵对──二三字同,如“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乃清”;双声对—两字声母相同,如“秋菊香佳菊,春风馥丽兰”(佳菊、丽兰);叠韵对──两字韵母相同;回文对──上下两句,首尾循环等等,就很明显。这些艺术技巧,在对联中也时有所见。但对联的艺术技巧,远不止此。

一、嵌字──把某些自成系统的字分别嵌入相关的成分里,使对联意中有意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大相左
藩臣独误国,进不敢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这副对联乃曾国藩与左宗堂戏做,上联含左宗堂(字季高),下联含曾国藩。   再如悼秋瑾女侠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哉,瑾其可怀   在下所做有两联求下联,也属此类:

  1、尔等才疏学浅,形只影单,居然敢称雅士?(含疏影居士名)

  2、金、名、权、色、利,庸人自扰;(含金庸名)


二、谐音──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   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三、切意──使内容与特定的事物或特别的规定相切合   例如: 有客如擒虎
无钱请退之   这副对联系宋时一客人某年除夕为京口韩香所做。擒虎,指隋朝大将韩擒虎;退之,指唐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上下联均切韩姓。

  再如: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其它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塘城”,上下联都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以及限制在一篇文章或一本碑帖中取字成联,等等,都属此类


四、回文──对联的上下两句,首尾循环,或单联的首尾循环   例如: 情亲由得意
得意由情亲   再如: 荷花和尚
书临汉帖翰林书   在下与疏影居士于电视剧场所做一联也是回文联, 中国藏宝玉,玉宝藏国中
龙潭蕴活水,水活蕴潭龙
五、两兼──让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直接组词连讲   例如: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这副对联中,“李东阳”是人名,用他的“阳”字同后面的“气”组成“阳气”(春光),则他的上联的意思是:李树东边春光暖。“柳下惠”也是人名,用他的“惠”字同后面的“风”字组成“惠风”(和风),下联的意思就变成了:柳树下面微风和。


六、拆拼──把字拆开,重新组合   例如在下送给金庸客栈的门户联: 才门闭卡,上下网友恼版主
欠食饮泉,白水大虾爱金庸   上联中“才”和“门”字合在一起组成“闭”字,而“卡”字分开又成“上”、“下”二字,上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斑竹能力有限,兼且前几天斑竹之言行,引起网友极大不满。下联中“欠”和“食”字合在一起组成“饮”,“泉”字分开成“白”和“水”,下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今日武坛人才凋零,大家只能翻来覆去的讨论金庸。

  戒烟联也是用的这种技巧,请看: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欲心为慾,各宜捺住方成名   这副对联中,除“烟”和“慾”拆开外,更难的是“若”──“苦”,“各”──“名”,虽只有一撇一捺,却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七、顶针──让前一句末尾一字去做后一句的开头   例如: 天心阁,阁飞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这副对联中的“阁”、“鸽”、“洲”、“舟”就是顶针式的迭用。


八、串组──把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串起来,表示一定的意思   例如: 金钱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如意,连升一步三台   这副对联,是由长沙古老的街道名和地名金钱街、灯笼街、老照壁、四方塘、八角亭、玉带街、如意街、连升街、一步两搭和凤凰台等串组而成的。


九、阕如──把个别字空起来,使主要的意思寓于联外   例如: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 风味几番   这是一副婚联,结婚时前来喝喜酒的人,自然都会感到几番风味。但是,由于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感受可能也不一致,如果说的太具体了,反而不好。于是,干脆把联中有关的字空起来,让大家自己去体会。谁觉得是什么风味,就在空处填什么。填不上来,也说明这种风味是难以表达的。


十、同异(又称转品或趣读)──利用同形字组合成联,通过异读来区别   例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这副对联据说是过去写在一个大商人家门上的,乍看不知何意,但如读作“常涨常涨常常涨;航行航行航航行”,就可转出“货利长年有增,商行个个通达”之意。在下昨天在星光无限上出的一副对联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齐齐齐齐齐齐齐
乐乐乐乐乐乐乐
十一、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   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十二、反复──有层次地反复描写一事一物或强调一个论点,包括意思的反复和用字的反复。它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材料反复说明观点,因而不同于一般的重复   如: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这是间隔反复,还有一种叠字连珠,例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可以看出,凡是上联出现反复、叠字的地方,下联也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对应,否则就要失对。


十三、互文(或称映衬)──联中前后两句话,只有互相渗在一起,才能正确理解   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副对联是挽周恩来总理的。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生就为国家,死就为人民,而应理解为生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同样如此。互文可使语句错综而精练。


十四、谜语歇后语──两句都用谜语或歇后语组成   例如: 强盗喜容,贼形难看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再如(打两字,“攀”,“乐”):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又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十五、隐喻──一语双关   如苏小妹新婚之夜难夫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既有诗情意,又语带双关。上联说:你要对不出下联就在外面看月亮吧,下联答道:我已经对出来,可以进来了。


十六、藏头──在对联的第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起来,间接的表达意思   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是过去骂汉奸的,意思是“王(忘)八无耻”,再如过去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


十七、比喻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十八、其它   对联的艺术技巧千变万化,花样繁多,除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同韵叠字、同偏旁部首叠字、翻新、夸张等等。就艺术风格来将,更有庄严、诙谐、警策、趣味等等,需要联迷慢慢体会。下面举两个例子供联迷欣赏: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是袁世凯去世后有人写的一副挽联,初看很奇怪,对仗不工。但仔细分析后才会发现,作者有更深的意思在里面,那就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你看出来了吗?

  再如: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本联谐简谱七音,甚难,有人曾用地方方言的一至七的读音来对: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终不甚妥。

  最后一联,与诸友共勉: 醉翁之意不在
君子之交淡如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对联的艺术技巧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郑板桥论作文的对联
    对联成因浅探
    《奇妙的对联》教学建议
    《奇妙的对联》有关资料
    《奇妙的对联》探究资料
    《奇妙的对联》活动指导
    高考对联题析
    “奇妙的对联”探究
    略论最佳对联结构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的节奏与风格
    写对联方法归纳
    对联文化寻根
    声蒙启律·上
    对联资料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对联的格律
    探究对联的历史渊源
    关于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来历
    对联的形象塑造
    对联的用字技巧
    对联创作六原则
    对联的创作形式
    春联漫谈
    对联简史
    对联的主题提炼
    趣联拾贝
    对联术语
    对联平仄的宽严
    楹联诗意美探略
    与下棋有关的对联
    揣摩绝对
    名联集萃
    《药联》
    加减对联巧逆转
    春联集锦
    《奇妙的对联》编写意图
    声蒙启律·下
    《千古名联》简介
    “对联年龄”有新说
    名联
    《名联谈趣》摘录
    对联的节奏与风格
    对联简说
    蒲松龄名联赏析
    古代寺庙趣联欣赏
    古今妙联赏析
    天下第一长联
    关于对联起源的一些思考
    《奇妙的对联》电子教材
    对联的作用和影响
    让“奇妙的对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联的用典
    琐谈回文对联
    耐人寻味的隐字联
    名人蒋士铨的对联故事
    夜读偶拾:一副劝学名联
    集句隐字趣联
    也谈对联
    对联典故初探
    别具一格的同旁联
    妙趣横生的数字联
    “谐”趣横生自挽联
    对联的产生发展与民俗
    《名胜楹联集锦》简介
    名联颂名家
    妙裁诗词入楹联
    咏月对联拾趣
    “对”而不“联”不是对联
    对联平仄规律正变例说
    增字减字变新联
    诗钟·对联·无情对
    从初唐灵泉寺联质疑谈对联溯源
    从文史价值看对联
    朱元璋出联索对趣闻
    妙联话家教
    骚体对联
    妙趣横生的“隐字联”
    联讽吴省钦
    探寻湖南神秘古村之对联故事
    虚字入联有情趣
    记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一副对联六个典故
    妙趣横生的人名对
    《古今对联丛谈》简介
    《过目难忘对联》简介
    《名联谈趣》简介
    《名趣联欣赏与评点》简介
    春联作法
    《奇联妙对》简介
    有趣的嵌名联
    《中国对联艺术》简介
    《中国名联辞典》简介
    《中国楹联大典》编者的话
    对联的叠字手法
    《奇妙的对联》学习建议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杂谈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角
    茶联寻味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