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导学创意
◆江苏邗江美琪学校/曹国锋
【课标·教材·学情】
《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笔,它通过对不同城市中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描表达了都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从选材上来看,本文材料丰富而典型;从结构来看,本文运用对比、联想,行文条理清晰;从表达来看,本文有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语言特别富有表现力。
对于这种类型的课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要求:①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理解本文的内容、主题对学生而言没有多大难度,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正在形成,还不成熟。本文作者如何通过运思来表达这一主题,在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语言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未必都能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文章进行体味和推敲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一是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都市、人、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二是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赏析文中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
难点: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疑点:①一些创造性的新词,如“孤城寡人””与狼共舞”等;②一些含义深刻的话,如“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等”等。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反复诵读课文,顺着作者联想的思路,理清文章脉络,从文本提供的翔实丰富的材料中,去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中蕴涵的感情和道理;②运用圈点读书法,对文中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进行赏析,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去伪存真,理解其含义及表达效果;③通过比较、替换等方法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揣摩;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另外,要借助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保护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自主学习过程】
(一)自读,初步接触“精灵”
1.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都市精灵”?课文中写到了哪些“都市精灵“?
②从课文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城市“精灵”的多少能说明什么问题?
③圈点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不太理解的内容。
程度较好学生可以进一步自学的内容包括:①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②思考课后“探究练习一”进一步疏通文意,并思考文章所表达的见解。
2.展示自学状况,确定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向。
①学生互相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②讨论预习问题l、2。
③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和疑问,组织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我们这节课应该而且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应该放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其他方式去解决?(课内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有:理解作者通过写“都市精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赏析文中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可放到课后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关于“都市精灵”的生物、地理、历史学知识——即“非语文”的内容。)
(二)研读,深入了解“精灵”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①本文写了哪些城市的“精灵”?这些精灵目前的生存状况怎样?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在对这些“都市精灵”的描写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课文从自己工作所在地谈起,作者联想到了哪些地方?你能说说联想的思路是怎样的吗?(现代北京—老北京—国内城市—国外城市)(基础等级)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课文中哪些地方是记叙、描写?哪些地方是议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各是什么?(1-10段基本是记叙、描写,11 - 12段是议论。通过记叙、描写展现了北京等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通过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②作者写了北京野生动物的现状,为什么还要写过去的北京以及其他一些城市?他是怎样构思的?(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今昔对比,突出现代北京严重的环境问题;用旧金山等城市和北京对比,更突出了北京目前在环境上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提高等级)
(三)品读,赏析描绘“精灵”
1.运用圈点读书法自由读课文:(①②为基础等级;③为提高等级)
①用“——”画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②用“——”画出精彩的场面,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这些画面。
③用“…”标出特别精彩的词语,体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2.分小组讨论、交流:
①明确小组发言的顺序、记录的要求和评论的要求。(发言要紧扣“品味文章语言”这个中心;在发言时,其他同学简要记录发言的要点和疑点,小组内还要明确一位专门记录的同学做较为详细的记录;在评论时要求首先要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倡导理解、合作、欣赏,禁止相互攻击、责难。)
②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并做适当记录。(鼓励对课文和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
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品读文章的成果。(鼓励争论)(这些词句主要分布在第一节对喜鹊的描写;第四、五小节对今昔北京乌鸦的描写和第十小节对海兽、海鸟的描写中。对精彩词语的赏析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替换比较法来进行。)
3.赏读句子,读出语言的妙味。
①自由大声朗读刚才品味过的句子,要求读出句子所表现的情境。(基础等级)
②在全班范读句子,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学生做适当评析。(提高等级)
③齐读片段(第4、5、10三个小节)。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