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连鸟雀都不常见的现实,倡导“善待自然,优化自然环境”的理念。这个理念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让一个认知水平还尚浅的初中生,从内心去接受它,在日常生活中去贯彻它,可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语文课的学习还要考虑到人文性。
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文章写了哪些城市的哪些动物?——作者对这些动物流露了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动情,哪些画面生动、精彩?——作者满怀激情地描写对比鲜明的画面,想呼吁的是什么?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体会。”的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很容易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作为一节解读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如:理解题目的含义,提示关键词的寻找,赏析句子的方法等,尤其是对文中精彩画面的赏析,由于平时课上训练较多,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方法,结合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较好地了理解了本文作者的情感。
而对于本文主题的理解也应该是一个重点,虽然本文的主题可谓一目了然,但如果就这样一笔带过,很可能出现对主题的理解在学过以后和没学过一个样,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那么课堂效果也就一般了。基于以上认识,在把握本文主题时,我注意引导同学扣住文中6、11、12小节层层分析、把握主题,同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使学生的认识有了提高,对主题的把握也更深刻了。
反思:自实施课改以来,总觉得语文课的语文味大大削弱,其实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时过多注重课堂形式,在意自己什么该讲或不该讲,在意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有多少,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还是应以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为主,这并不违背课改的宗旨,关键是自己对课改的理解不到位,在课堂上的组织行为、调控能力不到位,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灵》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二、学情分析:
1、文中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成语和特定语境中的特别词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课前做一些预习工作,例如:居高临下、肆无忌惮、无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见惯、“孤城寡人”、“与狼共舞”。
2、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所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设想: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的设想是:因为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作者缘何而生感慨,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解析内容,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浸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我认为教学应该从“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讨论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小练笔”这几个方面展开。
结合以上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先放腾格尔的《天堂》然后导入):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那洁白的羊群,这才是我们人类的天堂。在那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否也有这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舒乙走进《都市精灵》,去看一看都市中还留存有哪些动物,也去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板书课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