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幽径悲剧》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www.eduw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应紧紧扣住这一主题: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做爱美护美的使者。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文的目标确定为: 1、能说出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理清思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赏析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其中第二是重点,第三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就本堂课而言,我主要就采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的“版块式”教学法,大致的思路是:朗读课文,明确文本内容——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内涵——品读课文,追寻美的语言——超越文本,实现多重对话。在用“版块式”组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就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思考如何牵出贯串若干教学板块的线索,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板块式教学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谜底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就这堂课而言,主要的方法有:圈点勾画法,朗读、速读、品读法,体验法(让学生尽情地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谁都不能声称自己具有特别的见解或洞察力,在极端的意义上,所有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 四、说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 趣味游戏1、出示“悲”字,请组词。 2、追问:那么,人们在什么时候才会“悲”呢?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顺便完成以下任务: 1、在“幽径”的前面加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说其中的理由。朗读过程中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也请圈出来。 2、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吗? 理清思路1、围绕幽径悲剧,文章依次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2、文章明明写的是一株藤萝的悲剧,但为什么要花很大的篇幅写幽径之美和藤萝之美呢?从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追寻美点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个段或一个语句,并说说打动你的原因。 真情呼唤1、面对悲剧的制造者(愚氓),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2、面对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季羡林爷爷,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3、假如悲剧的制造者(愚氓)看了《幽径悲剧》后,他会有怎样的想法? 布置作业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一、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通俗又雅致,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灭美“愚氓”,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悲剧,并懂得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习课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三、重难点: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教学方法:诵读赏析、自主探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上发生的一场悲剧,使得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之伤心落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去探个究竟。(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理念:点明悲剧本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检查预习 1、本文生词的音形及成语意思,出示本文重点字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品味诵读 季羡林这位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哪有闲情逸致来关怀一棵藤萝的生死呢?他要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思想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季先生的伟大心灵。今天的课堂活动主要就是:“诵读”。(投影:诵读) (设计理念: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立足文本,主体部分从诵读出发,主要分为读出美感、读透悲情、读清主旨、读得感受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一、读出美感 1、欣赏藤萝的外在美。提问:本文中,“美”显然是指那一棵古藤萝,它美在何处?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美?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明确:古藤萝美在形、色、味,课文第8段作了集中描写) 接着提问:这美丽的藤萝给你怎样的感觉?(如直上青云的气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等)这藤萝不仅秀美,而且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请大家自由朗读第8段,读出美感,感受藤萝生命的美。 2、欣赏藤萝的内在美。过渡:美不仅要讲究外在美,更要讲究内在美,也就是要美得有内涵,有品质。这棵藤萝品质如何,性情如何,请同学们到第14段找找看。归纳板书:真善美 3、理解作者对对藤萝的感情。提问:这株内外兼美的藤萝,作者赋予了什么感情呢?(学生跳读,归纳明确:如喜爱、“留恋难忘”、“顾而乐之”、依恋、“惟一的一点安慰”等)并要求齐读第10段,注意读出喜爱之情,读出依恋之情。 4、欣赏幽径之美,学习写作手法。思考课文为何不叫“藤萝悲剧”而叫“幽径悲剧”呢?它所在的幽径环境如何?(美)美在哪里?讨论探究开头用了大量篇幅写幽径之美,有何作用? 明确:写幽径之美是为了烘托古藤之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层层铺垫,以美衬美。明白: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在字里行间深思感悟。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感觉、作者的感受,去领悟“藤萝”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这种感性化之后的理性认识不是由我教给他们,而是让学生结合语言信息、文本内容,用心去感受、体悟。) 二、读透悲情 1、了解藤萝被毁后的惨状及此时作者对于藤萝的情感。但是有一天,这棵为人间增添美丽、给作者惟一安慰的藤萝,无端被人毁了,作者是如何描绘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状的?(明确:第11段,如吊死鬼、悬、摇曳、微笑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赏析来突出悲剧效果。 2、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作者浓郁的悲情不仅表现在对藤萝的描写上,在其他语段的字里行间也表露得淋漓尽致。请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如果学生找第12段的句子,则追问:在你看来,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富有爱心、惜美、爱美等)作者把自己与所谓的“伟人”相比,反复强调自己是“没出息的人”、“渺小的人”,流露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情绪?(对“伟人”的鄙视) 如果学生找第13、14段的句子,提示这里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用古藤的哭泣描摹自己的悲泣之心等。 如果学生找第15段的句子,则通过比较三个“决不会”与四个“偏偏”的反复效果,感悟出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以及矢志不移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板书:维护 3、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作者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痛悼之情,催人泪下。孩子们,假如你最心爱的东西被破坏了,假如你最心中最美的东西突然离你而去了,你会是怎样的感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陈述) 4、再次朗读,感受悲情。团团的绿叶没有了,满满的花朵没有了,淡淡的幽香没有了,嗡嗡的蜂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万斛悲情,只有悲哀至极,只有投诉无门的悲愤。让我们一起朗读第13、14段,感受作者的悲痛、悲悯、悲愤。 (设计理念:课标一再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才能真正感悟文中词句的意义和情味,因此,我积极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体验,与作者形成共鸣,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并加强诵读指导,使诵读更有效,使课堂对话的效度切实提高。) 三、读清主旨 1、此时此刻,我们大家的心情定和作者一样悲哀至极,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这出悲剧?齐读文章14节最后一部分:“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作者表面是说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 2、联系背景,理清主旨。本文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经结束十五六年,季先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迫害,目睹花树也受到迫害,心中自然难过,但是更加难过改革开放后,人们仍不能珍惜美的事物,还出现“愚氓灭美”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这出藤萝悲剧的深层用意,作者仅仅是批评愚氓之人吗?他是否对世人有所提醒有所警示? (明确:警示人们要提高人文素养,不要重蹈覆辙。提醒我们要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板书: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生存环境) (设计理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读得感悟 1、这样的悲剧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谁能说一说) 2、出示一组图片,这一幕幕场景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了这些美的事物,为了人类自身,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古藤萝的口吻,用简洁的语言发出内心的呐喊,唤醒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吧! (设计理念: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同时也是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进一步升华。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20个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雅词2遍。 2、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熟读背诵。 3、运用描写、抒情、议论,丰富课堂练笔。 (设计理念:作业1为巩固基础知识,作业2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作业3的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渲染悲剧氛围。) (五)寄语 屏幕出示:“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 ——弥尔顿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八、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季羡林 美 藤萝 维护真、善、美 悲 警示: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生存环境 (设计理念:简明扼要,既体现了文章的内容,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幽径悲剧》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幽径悲剧》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应紧紧扣住这一主题: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做爱美护美的使者。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文的目标确定为: 1、能说出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理清思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赏析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其中第二是重点,第三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就本堂课而言,我主要就采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的“版块式”教学法,大致的思路是:朗读课文,明确文本内容——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内涵——品读课文,追寻美的语言——超越文本,实现多重对话。在用“版块式”组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就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思考如何牵出贯串若干教学板块的线索,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