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幽径悲剧》说课稿

《幽径悲剧》说课稿

苏州新区第一中学   朱雪雯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季羡林的这篇文章比较长,又比较难,所以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尽可能单一,就设定了一个教学目标,即“学习以美衬悲的写法,掌握阅读悲剧的一般方法”,这样可以淡化其他内容,排除一切干扰,以最充裕的时间和最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来实现师生最充分的表现和教学内容的最深的挖掘。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走近文本:走近季羡林,了解其人及相关的背景资料;扫清课文中的文字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走进文本:梳理文章的内容,了解悲剧的一般写法和阅读方法。

沉浸文本:体会作者写作上“表现美,渲染悲”的精妙。

回望文本:总结文章的特色,总结阅读方法。

三、教学思想的体现

1)重视文本的阅读:

    阅读课老师首先要把学生带进文本,让学生去阅读,去体验。从文本中去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不仅要读准,读懂,还要读深读透。不但要体验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还要体会文章的理趣美,表现手法美。

2)重视方法的指导:

有的阅读方法是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先走近文本,了解季羡林其人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再走进文本,让学生梳理和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沉浸文本,体会作者写作上“表现美,渲染悲”的精妙。最后回望文本,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清晰的阅读过程无意中给了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的阅读方法是上课时老师明确指导的。本节课有两处方法指导。一是在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幽径之美和藤萝之美充分表现出来的?”时给了学生台阶,可以化解为几个小问题①幽径之美和藤萝之美体现在哪里?②文章怎样来写幽径之美和藤萝之美的?二是在鉴赏藤萝被毁的惨状时老师给了一个示例。这两处都是教师有意安排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3)重视学生的体验:

文章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老师要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加以肯定,加以引导。一、 说教材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
  
  【本课与《课标》的关系】
  从“课标”提出的三个纬度要求来审视,本课无疑是一个合适的文本范例。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纬度上体现的十分突出,文本所传达出的对“真、善、美”矢志不移的情感契合了《课标》提出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基本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达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训练要求。另外,课文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特色也为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供了范本。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重点理解文本中的文言词汇。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4、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5、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6、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说明]教学目标1、2、3属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纬度”范畴;4属于“过程与方法纬度”范畴;5、6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纬度”范畴。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以上几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相辅相生、环环紧扣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点击此处观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老师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被一个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悔。他因自己的失误而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让世人永远难忘。而在我国,北大教授季羡林悲天悯人,因为一株藤萝被他人无情的砍伐,引发内心深深的痛惜,其博大的胸怀可见一斑,他奋笔疾书,将痛楚化为文字,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字——《幽径悲剧》。
    ●本环节通过相关联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顺承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本环节运用“书写大比拼”这个活动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1,为更准确的解读文本扫除障碍,同时这也是一个积累项目,有利于扩大学生词汇量。
  
    (三)走近作者
  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心灵独白:“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本环节中一些资料性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堂上我补充了一个“心灵独白”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进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另外,推荐观看中央10套“子午书简”:《本色季羡林》。
   
  (四)交流初读感受
  ●本环节比较开放,学生自由发表初读感受,了解学生不受干预独立阅读文本所达到的思维层次,以便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让学生按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环节是在已经预习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文本篇幅偏长,课堂上通篇阅读略显耗时,所以此环节要求学生扫读,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
  
  (六)细节探究。
  1、 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出作者对她的描述。 
  2、 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
  3、文章内容写的是古藤萝的悲剧,为什么题目却是“幽径悲剧”。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碰撞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品读穿插其间。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内心对悲剧主人公的真、善、美认同,为以后的毁灭所带来的悲剧震撼奠定心理基础;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把握作者的情感落差,在反差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宣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契合的载体和诱发悲剧感受的共鸣点;第三个问题则是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个问题主要想使学生明白:1、写幽径美是为了衬托藤萝美,写藤萝美是为了渲染藤萝悲剧色彩,这样一种层层铺笔的写法。2、藤萝的悲剧是幽径悲剧,更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都市精灵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幽径悲剧》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