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吴江市实验初级中学 迮蔚萍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辅助手段: 1.多媒体 2.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生1:五月初五 教师投影出示唐文秀的《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从课文内容看,《端午日》一文并未涉及屈原,故教师选择的诗歌如能与课文内容更为吻合,那就显得更为自然合理。】 (指名一同学朗读全诗) 师: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生2:屈原 师:你们对屈原了解多少? 生3:屈原名平,字原。他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后自沉汨罗江。 生4:屈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师:你们有没有关于反映端午或屈原的诗歌?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此处,可让学生只去收集反映端午的诗歌,原因同上。如学生收集的诗歌反映了“屈原”,教师视情况作出灵活安排,这样也许就不会有枝蔓之嫌。】 (学生纷纷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材料交给老师。教师挑选了其中的一首出示, 并指名同学朗读。) 师:你是从哪儿找到这首诗的。 生5:互联网。 师:能利用“现代化武器来帮助学习,很好。 师:你能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吗? 生5:(不能答) (学生未能答上来,教师也未作介绍,这样的处理显得疏简了些,没能发挥这一环节的作 用。) 师:我们这儿过端午日有哪些习俗? 生6:吃棕子 生7:门口挂艾蒲、大蒜头之类的,以避邪驱毒 生8:喝雄黄酒 生9:小孩穿老虎衣(教师出示老虎衣一件) 师:下面我们看看祖国各地端午日都有哪些习俗。(教师出示投影片,并略作介绍) 插艾蒲 吃棕子 饮雄黄酒 系香袋 赛龙舟 挂钟馗像
迎鬼船 滚鸡蛋 悬五毒图 端午习俗: 师:由于地方不同,各地端午节习俗也不完全相同。那么湘西地区的人民又是怎样迎端午的呢?学了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我们就会有一了解。(教师板书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边城》,《边城》是一支湘西乡村生活的牧歌,多角度地展现了湘西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如本文《端午日》就传达了浓浓的乡情、乡俗。
【从整个导入环节看,教师有意从端午来历、端午诗歌及民俗几个方面给学生以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扩大学生视野,这一设想很好。但由于个别地方考虑欠周到,处理失之简单,作用不明显。另,由于导入环节内容较多,故切入正题较慢,可作适当调整。】 二、研析课文 (指名同学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不要看书。朗读完毕,老师提问) 师: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有哪些风俗活动?
生10: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肉 生11:赛龙舟 追鸭子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如下:) 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肉(交代) 桨手 持 划 赛龙舟 (详写) 带头的 拿 挥动 指挥(奋力争先 同心协力) 鼓手、锣手 敲打 调理 追鸭子 (略写)
师:根据篇幅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的习俗只稍作交代,对赛龙舟写得最详,追鸭子次之。(教师板书见上) 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那天的节日气氛的?
【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概括能体现节日气氛的内容或语句。估计学生完成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教师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生12:所有的人都到河边去看赛船了 生13:鼓声如雷鸣 生14:军人在每一只船胜利后,放鞭炮以示庆贺 生15:妇女、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画了王字 生16: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是追赶鸭子的人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并投影出示下列内容: 人到河边看赛船,真正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划船前的准备,赛手的挑选,赛龙船时的盛况 优胜者领赏,放鞭炮庆贺 全体同乐、追赶鸭子。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热烈、欢腾 师:最让人激动万分的算是赛龙船时的盛况了。大家看看,课文从哪里到哪里写了这个盛况的。
【让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进行揣摩品味。下面要求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字词,然后以此切入,让学生探求赛船场面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这样的引导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显得自然而又有效。】
生17: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浆手到种种情形 师:在描写盛况时,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准确地写出赛手、浆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动作的?(学生齐读后,指名一学生回答) 生18:浆手: 持 划 带头的: 拿 挥动 指挥 鼓手、锣手:敲打 调理 师:作者用这些词语有什么目的?体现了赛手们怎样一种精神?
【这一问抓住了语文教育的实质之一--人文性。】
生16:拼搏精神 生17:合作精神 师:说得很好。用课文中的话就是“奋力争先,同心协力”,这是赛龙船这个活动最能体现出来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适用在赛手身上,赛龙船事事争先,同心协力的精神。 师:赛手们在同心协力、奋力争先,拼搏向前,那岸上的观众有什么反应? 生18:呐喊助威 师:整个场面让作者有怎样的联想? 生: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情形 师:现在我们把盛况部分一起朗读一下,注意读出当时热闹、激烈的气氛。 (朗读完毕) 师:下面再让我们形象地感受一下,龙舟竞渡时的场面。 (教师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