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Y >> 与朱元思书 >> 正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杂谈

与朱元思书》教学杂谈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第二中学 谭汝凡】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册都安排有两单元的古诗文,其中古文所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古文一般篇幅较短,内容较浅显。所描绘之景也易为学生所理解。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多采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及描绘的意境相似之处,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意境,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在学生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抓住“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在作者听来,这里的鸟叫声是多么动听悦耳,仿佛就是一曲美妙婉转的乐曲,而在杜甫笔下所描绘的鸟叫声“恨别鸟惊心”却让人感到心惊肉跳。猿叫更是一种最凄厉,最悲伤的一种动物叫声,《山峡》中郦道元的笔下猿鸣却是“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许多人听来都感到悲伤凄凉,而作者却是百听不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描绘、感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这样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对本文作者时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及对人生有较深刻的认识理解得透彻。同时让学生朗读背诵《春望》一诗和《三峡》一文使旧知识得到巩固。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大路中学 陈国辉】

  求知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兴趣与求知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课堂实践也证明,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思想活跃、思路开拓、思维创新、想象力飞扬。并且突破课堂的界限,走向课外的广阔天地,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一直指向学问的苍穹,以焕发出灿烂的智慧光芒。学生求知欲的引发,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扩大更新知识、丰富经验。勇于开拓创新,营造新鲜活跃的课堂气氛,打造独具魅力的课堂品牌,让学生对你的每一堂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设计了一段《万泉河风光》的录相。万泉河的“奇山异水”,让学生骤然生趣,万泉河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令学生们赞叹不已、兴奋不已,我及时让学生说出万泉河奇在哪里,白石岭异在何处,学生涌跃发言,从而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课堂兴趣。课文中类似的问题都在他们的兴趣中一一化解。
 【车辆厂学校 彭志明】

  教师的“授之以渔”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的课堂教学中,我先布置学生自读,试译全文,由学生的翻译代替传统的串讲,在学生有疑惑之处稍加点拨,学生领悟其意后亦能顺利译成白话文,然后自行解答教师出示的问题,如文章如何描述自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奇山异水”?“山”之“奇”之“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特征是什么等问题。之后学生自找问题,师生共同答疑解惑。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本文的板书,有一个后进生设计如下:

            水:清澈湍急

         富阳—————————桐庐

            山:雄奇轩邈

  这个设计虽然没什么“出彩”之处,但当我向全班同学展示时,却获得了一片掌声,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这怎么不令人欣慰呢?我请学生对此设计进行评论,一位学生说:“此设计简单明了,表明了从富阳到桐庐一带的山水特点,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亦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设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只是引导、点拨,学生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得到凸现,真正地“凸“于教师之上。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与朱元思书,吴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与朱元思书》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的结构层次值得商榷
    《与朱元思书》词类活用
    《与朱元思书》问题研究
    《与朱元思书》研讨与练习说明
    《与朱元思书》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有关资料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解词
    《与朱元思书》难句解析
    《与朱元思书》一词多义
    《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
    《与朱元思书》教学提示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与朱元思书》古今异义
    《与朱元思书》重点难点点拨
    《与朱元思书》疑难解析
    游富春江
    钓台的春昼
    吴均诗歌三首
    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课文品析
    赏山川之美,品风烟之辉──《与朱元…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从《与朱元思书》的教学看教师深度导…
    自主学习 确定主体地位──《与朱元…
    让学生在“开放·双主·互动”中走向…
    《与朱元思书》课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问题探究
    《与朱元思书》结构分析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色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点
    《与朱元思书》知识延伸
    《与朱元思书》课文评点
    《与朱元思书》教法建议
    《与朱元思书》整体把握
    《与朱元思书》课文背景知识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题解
    《与朱元思书》翻译及点评
    关于《与朱元思书》的文章体裁
    文体知识:骈文
    《与朱元思书》之美点分析
    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注释补阙
    《艺文类聚》介绍
    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
    徜徉山水间──《与朱元思书》赏析与…
    《与朱元思书》电子教材
    还精彩于学生──《与朱元思书》教学…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研究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学法指引
    《与朱元思书》词句品析
    《与朱元思书》素质教育新学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指导
    《与朱元思书》生字注音
    《与朱元思书》形似字辨析
    《与朱元思书》多音字辨析
    《与朱元思书》字词综合运用
    《与朱元思书》通假字
    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乌篷摇梦到春江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重游富春江
    历代诗人咏富春
    桐庐行
    王维山水诗四首
    富春江简介
    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与朱元思书》同步轻松练习
    《与朱元思书》同步达纲练习
    《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练习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情蕴山水,意趣悠长──浅析《与朱元…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意境清新 情韵悠长──读吴均《与朱…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吴均山水小简两则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