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Y >> 与朱元思书 >> 正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三中学 张其海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性课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并学习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认真体味文章的字词句。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文学与形象的转换,通过想象与联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法、自读法。
一、导入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 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第一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⑤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第二段:①缥碧:青白色 。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3、第三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选:轩,高;逸,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相向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音。⑥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⑾犹:好像,如同。⑿交映:互相掩映。⒀见:同“现”,显现,显露。
  四、学生对照文中注释试着翻译全文,有疑难举手示意,教师巡视释疑

五、研讨课文:

  1、本文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概括出来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⑴ 从视觉来写:

    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 “负势竞上,互相轩追,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⑵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持持作响;好乌相鸣,樱樱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持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六、小结

  本文虽是骄体文,但却写得清新秀丽,淡雅自然,仅一百四十余字,却描绘出了一幅祖国南方秀丽的山水图,既写了山川的秀丽,又写了山水的奇异,既写了静中之景,又写了动中之情,全幅面洋溢着诗情,读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七、作业:背诵、默写全文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与朱元思书,吴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的结构层次值得商榷
    《与朱元思书》词类活用
    《与朱元思书》问题研究
    《与朱元思书》研讨与练习说明
    《与朱元思书》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有关资料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解词
    《与朱元思书》难句解析
    《与朱元思书》一词多义
    《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
    《与朱元思书》教学提示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与朱元思书》古今异义
    《与朱元思书》重点难点点拨
    《与朱元思书》疑难解析
    游富春江
    钓台的春昼
    吴均诗歌三首
    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课文品析
    赏山川之美,品风烟之辉──《与朱元…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从《与朱元思书》的教学看教师深度导…
    自主学习 确定主体地位──《与朱元…
    让学生在“开放·双主·互动”中走向…
    《与朱元思书》课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问题探究
    《与朱元思书》结构分析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色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点
    《与朱元思书》知识延伸
    《与朱元思书》课文评点
    《与朱元思书》教法建议
    《与朱元思书》整体把握
    《与朱元思书》课文背景知识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题解
    《与朱元思书》翻译及点评
    关于《与朱元思书》的文章体裁
    文体知识:骈文
    《与朱元思书》之美点分析
    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注释补阙
    《艺文类聚》介绍
    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
    徜徉山水间──《与朱元思书》赏析与…
    《与朱元思书》电子教材
    还精彩于学生──《与朱元思书》教学…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研究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学法指引
    《与朱元思书》词句品析
    《与朱元思书》素质教育新学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指导
    《与朱元思书》生字注音
    《与朱元思书》形似字辨析
    《与朱元思书》多音字辨析
    《与朱元思书》字词综合运用
    《与朱元思书》通假字
    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乌篷摇梦到春江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重游富春江
    历代诗人咏富春
    桐庐行
    王维山水诗四首
    富春江简介
    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与朱元思书》同步轻松练习
    《与朱元思书》同步达纲练习
    《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练习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情蕴山水,意趣悠长──浅析《与朱元…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意境清新 情韵悠长──读吴均《与朱…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吴均山水小简两则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杂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