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审美赏析 alt=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审美赏析 src="http://s2.sinaimg.cn/bmiddle/613a36c4ga410e7335101&690" width=607 height=33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在思想上深受儒家、道家和游侠的影响,在诗歌中自然也表现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豪气,“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怀才不遇的忧愤,甚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退隐之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唐代诗人)贬官而作。诗歌不但抒发愤激之感,也寄以慰藉之情。“左迁”即古人尊右卑左,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即贬官。“遥”即远远地。全诗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这一句写景兼表时令。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这里诗人选择的两个意象“杨花”和“子规”,它们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都蕴含着忧思与别离之情。“杨花”的飘零,子规的“不如归去”的叫声从形与声两方面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引发了诗人的内心伤痛,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在这一句中,诗人融情入景,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杨花”、“子规”结合成的整体境界,为抒发思念朋友之情营造了凄清的环境氛围。接着“闻道龙标过五溪”。“闻”即听说。“龙标”即今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在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在唐代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五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过五溪”说明被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这里,诗人虽然直接叙事,但在叙述中,却表现出内心的伤感与忧愤,为朋友遭遇而不平。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紧承上两句而来。“与”即给。“随君”即也作“随风”。“夜郎”在汉代时,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当时李白在东南,所以这里说“随风直到夜郎西”。其意思是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这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所以,钟情明月的诗人,面对中天的明月,认为千里可共。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里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不但表明了诗人心中充满了愁思,托之于明月,而且把自己对朋友的情感也只有通过明月予以形象化,并借月寄与朋友。这两句在情感的表现上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这首诗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寄情于月,表现出诗人对在远方的朋友的真挚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朋友遭贬而内心忧愤与不平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