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五首》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望岳》两首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4、背诵积累诗歌,能结合语境运用诗句。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熟读成诵,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走进文本,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以“朋友”话题导入,引出作者。
我们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许多抒写友情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赠汪伦》写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去品味诗人那份真挚的友情。现在,我们就来学习30课《诗五首》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美
1、简介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推崇为“诗仙”。有《李太白集》。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通读顺。
3、齐读正音,理解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歌形象美。
(三)入境动情,领会意境美
1、解读题目:王昌龄清白无辜却被贬,李白得知这消息后,写下这首诗远道相寄。
2、合作讨论:
(1)推敲选取“杨花”“子规”的写景之妙。
(“杨花”寓意为漂泊不定,“子规” 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抒写了离愁别绪。)
(2)体会“闻”“过五溪”之妙。
(“闻”,听说,朋友远谪被贬,理当相送,却只闻不见,尽显了无奈之情;“五溪”,蛮荒之地,山深水急,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诗人仿佛看见好朋友王昌龄正在艰难地跋山涉水,心中怎能不无限同情、牵挂、悲伤呢?)
(3)品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蕴含的情感。
(想象说话:面对这轮明月,诗人会说些什么呢?
从而体会“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诗歌,领会意境的优美。
(五)熟读成诵,品味语言美
多形式朗读比赛
(六)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欣赏并积累唐诗宋词中描写月亮的诗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抒发思乡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抒写亡国之痛。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抒写男女离情别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抒写男女离别相思。)
二、学习《望岳》
(一)简介作者,导入诗歌
猜一猜:唐代有一个大诗人与李白齐名,他是谁呢?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接下来,学习杜甫的《望岳》。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力求读准字音、节奏。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岱宗(dài) 夫(fú) 青未了(liǎo) 眦(zì)
(三)参照注释,理解大意
(诗歌大意:泰山有多高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上苍将神奇秀丽都集中在东岳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得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四)研读课文,小组讨论
问题一:首联是如何突出泰山的高大?
问题二:颔联以什么来衬托山势的高大?
问题三: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问题四:尾联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首联以距离之广远烘托泰山的高峻;
颔联以“昏晓分割”衬托山势的高大;
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尾联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播放音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
交流并积累描写名山大川的古诗: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漫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你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泰山之巅,你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临庐山之中,你会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黄河边上,你会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滚滚长江,你会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古诗词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孤单寂寞。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 杨花 漂泊不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叙事 闻道 过五溪
抒情 愁心 寄明月
望岳
远望:距离之广远 烘托 泰山的高峻 眷恋 热爱
神奇秀丽 雄伟高大 不怕困难 勇于攀登
近看:昏晓分割 衬托 山势的高大 俯视一切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用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地简介作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在课一开始就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诗歌内容、主旨。采用多种阅读形式,并将诗歌与音乐融合一起,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不足之处是第二首诗歌小组讨论的时间太少。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缺少和学生的交流,学生显得很拘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