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板书:
苍茫-------------------深秋
蒹葭--------------------随风而当却至于根
白露------------------- 凄冷、清晨 景--------------实
秋水--------------------阻隔
追寻者------------------------------------------伊人 人----------------虚
(热切企慕——怅然若失) (形象模糊、行踪飘渺) 情-----------------可望而不可即
活动4【活动】分析发现主题与审美价值 总结本诗的审美价值:
本诗一目了然而韵味深厚绵长,单纯朴素但绝不直白浅显。“无情水阻隔有情人”或“理想与现实之间设有天堑”的意境也成为一个传统意境,“河水”的“阻隔”和“无尽”也使它成为诗歌文赋里常用的意象,如“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赋中见兴的笔法也影响到后代诗歌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情方法。
深入把握主题“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教师先罗列前人对诗歌主题的分析,学生讨论,选择符合意境的理解。
A. 思念恋人
B.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
C.招贤诗
D.诗人自己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E.追寻理想时热切的心情和艰辛的过程
教师明确:主题——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本”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思考态度——从“文本”出发,参考前人考证与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对于“信古”和“创新”都不能盲目和过度,知道作品分析是会受到当时时代的审美倾向、意识形态等而有所“局限”的。
活动5【活动】赏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鉴赏叠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1. 带着问题、分角色诵读诗歌
教师提问:诗歌节奏、音韵上有什么特点?
分角色诵读:女生诵读写景部分,男生从“所谓”后开始。
2. 明确叠词使描景状物更细致、形象化
3.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4.听流行歌曲,感受反复咏唱的抒情效果。
明确:重张叠句——诗歌共三章,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
《诗经》是古人的歌辞。流行歌曲的歌词与它也有相似之处——回环往复。
5.组织学生用1~2句话鉴赏重章叠句的效果,明确形式是为内容和情感服务的。
A.体现了诗歌配合音乐回旋而咏唱的特点。
B.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
C.使秋景萧瑟凄冷的氛围、诗人强烈的企慕之心表达得越来越强烈,也每一次怅然若失的哀婉之情也表现得越加深沉。
活动6【讲授】总结 总结练习:
1.《蒹葭》哪些方面体现《诗经》作为我国诗歌源头的特点?
2.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蒹葭》与《关雎》的不同。
3.熟背《蒹葭》,尤其注意生僻字,准备默写。
赵晓红评论 优点: 有深度,教学容量大。
缺点: 内容可以少一点。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