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学习《蒹葭》,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分析 《蒹葭》 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 把握 《 蒹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明确:电视剧 《在水一方》 的主题曲 《在水一方》 。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二、解题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 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三、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四、
(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你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记,第二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明确:第一章应该是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是萋、晞、跻、坻; 第三章是采、已、汜、右、坻。

  3.学生试读。

师问: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诗中“叠词”的运用?

明确:苍苍,萋萋,采采……

(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叠词特点。)

(二)再读,感受是的绘

1.导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现在一起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再读诗歌,想象诗歌的绘画美。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

2.教师描绘画面,让学生感受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3.分析比兴手法,明确:比兴—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三)三读,感受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

下面再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诗歌,请注意各章之间的特点。然后说说这幅中写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节?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

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明确:憧憬、焦急、失望。

   3. 
五、探究与研讨,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习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浠”、“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六、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蒹葭

白露

伊人

苍苍

萋萋

采采

为霜

未晞

未已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矣

 

写景                 思人

蒹葭             白露 ---® 伊人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蒹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蒹葭》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苍苍蒹葭摇曳出的美丽──《蒹葭》美…
    《蒹葭》的朦胧之诗美
    美哉,《蒹葭》!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的…
    一唱三叹 情景交融──《蒹葭》写作…
    《蒹葭》的几种主题解读
    异曲同工话惆怅──《雨巷》与《蒹葭…
    《〈诗经〉两首》课时训练
    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
    《〈诗经〉两首》重难点讲解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多音字注音
    《〈诗经〉两首》形似字辨析
    《〈诗经〉两首》词语解释
    《〈诗经〉两首》词类活用
    《〈诗经〉两首》古今异义
    《〈诗经〉两首》名句欣赏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情景交融的典范──《蒹葭》简析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关雎》琐议
    《关雎》的全诗和赏析
    说说诗经《关雎》
    《关雎》再赏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也谈《关雎》为何排在《诗经》之首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蒹葭》教学设想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杂谈
    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关雎》的另…
    《〈诗经〉两首》诗意散译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阅读练习及 答案
    《蒹葭》美点赏析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真是一首爱情诗吗?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课堂文字实录与点评
    获奖案例 以《蒹葭》为例谈谈诗歌教学
    《蒹葭》中考练习题
    蒹葭译文及注释
    《蒹葭》中考练习题
    蒹葭读后感
    蒹葭是什么意思?
    蒹葭怎么读
    蒹葭原文
    蒹葭教案设计
    《关雎》一课教学案例
    《〈诗经〉两首》教学实录
    《〈诗经〉两首》问题探究
    《〈诗经〉两首》生字注音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诗经〉两首》教学建议
    《〈诗经〉两首》研讨与练习说明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 下册
    从《蒹葭》课例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
    《诗经·蒹葭》优质课教学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蒹葭》教学反思
    《〈诗经〉两首》整体把握
    蒹葭教学反思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案
    赏析《蒹葭》
    《蒹 葭》教学设计
    《关雎》和《蒹葭》的文本细读与教学…
    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蒹葭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应注重情感感悟与写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