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组图]《蒹葭》课堂文字实录与点评

师:同学们好!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为了这美丽的缘分,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美丽的歌曲。(播放《蒹葭》)这曲《蒹葭》是2500多年前秦地的民歌,《蒹葭》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个深秋的清晨,芦苇青青,河水悠悠,一位痴情的人儿,百转千回的追寻心中的“伊人”,而“伊人”却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深秋的清晨,走进那片长满芦苇的河畔,走进《诗经》中的《蒹葭》,来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题,读题)

老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体会情感。

生自由读,齐读:

师:读来有音乐美,这就是双声叠韵的魅力。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几句?

生:蒹葭/--

师:一唱三叹,有音乐之美,这种反复的吟诵就是重章叠句。在朗诵时,你体会出了诗歌怎样的感情基调?

生:我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读出了凄凉、惆怅之感。

师:那我们带着惆怅之情,来读诗的第一小节.

生:……

师:为了更好的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我们来“和诗”,请一位同学来配合老师。(师生合作朗读,出示PPT

蒹葭/--(师和)--……

师:请选你喜爱的一小节,找搭档合作朗读。(生自由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两组同学分别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读得好,大家可要掌声鼓励哦!(请一组男同学配合朗读)

生:……

师:(掌声)真是声情并茂啊!再请一组女同学展示风采!

生:……

师:(掌声)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现在我们全班一起配合,男同学读,女同学“和”,老师也来当一会女同学

师生配合朗诵:……

师:真是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啊!为了更好的品味诗歌,大家结合课文注解,说说诗歌描绘的面。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讨论

(如何说的更有诗意之美,学生之间展开了讨论)

师:有不能理解的词语吗?

生:白露未已。

师:谁来解答?

生:意思是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可以和“白露未”对照,一起理解。

师:还有吗?(沉默)那我考考大家。“溯洄”怎么理解?

生:逆流而上

师:“从之”呢?

生:追寻那个人,“之”是代词。

师:看来字词是没有障碍了。谁来说说你脑海中的面?

生:清晨,微风轻拂,芦苇茂密,随风摇曳,叶子上的露珠都凝结成了霜。我所怀念的那个人啊,就在水的另一边,我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央。

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景?展开想象描绘一下。

(出示图片辅助想象)

生:美景有:芦苇,白露,水。我仿佛看到了:薄雾蒙蒙中,芦苇在微风中飘荡,诗人伫立在水边,凝神眺望远方……

(师相机板书:蒹葭、白露、水)

:芦苇苍苍,秋水淼淼,露珠晶莹,晨雾朦朦,真是美不胜收。作者写这样的景有何作用呢?

生:渲染悲凉气氛,烘托诗人惆怅的心情。

生:不仅渲染了气氛,还由蒹葭来引出所吟诵的“伊人”。

(板书:伊人)

师:对,这种写作手法,叫起兴,是《诗经》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诗歌中反复对景物进行渲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含蓄之美,神秘之美,朦胧之美。我们可以把“伊人”和美景联系起来,大家展开想象描绘这幅面。

生:我觉得蒹葭是“伊人”苗条的身姿。

生:……

师:在大家的想象中,这位伊人真是形神具备啊!找出描绘“伊人”的句子,读一读(生大声朗读)

师:在那秋水之畔,晓雾之中,衣袂飘飘的“伊人”,正盈盈的向我们走来。这样一个浪漫、飘渺的“伊人”,让我们遐想翩翩,又怎能不让主人公思念、爱慕和惆怅呢?哪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伊人”坚定执着的追求情怀呢?

生: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你觉得哪个字或哪个词写得好?大家分三个小组讨论看看。

(交流讨论)

生汇报:我觉得“溯洄”写得好。溯洄是逆流而上的意思,体现诗人为追逐“伊人”,不怕艰难,逆流而上去追寻,并且“重章叠句”的运用,更能体现诗人的执著情怀。(生读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三句)

生:我觉得“道阻且长”里的“阻”字写得好,直接讲出了道路险阻而且漫长,“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这三句更强调了自己的不放弃的精神。(生读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三句)

生:我觉得“从”字写的好,“从”是追寻的意思,并且诗中重复出现六次,表明诗人决心很大,不会放弃追寻。(生读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三句)

: “宛是好象的意思, “宛字写出了伊人若隐若现的情景,更能突出诗人不放弃的追寻!并且“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读来是那么的舒展和悠长,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师:大家的分析真是精彩透彻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有人评说:“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一首《蒹葭》古往今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蒹葭》中那份欲接近而不得的惆怅,那份坚持不懈的追求,仅仅是因为爱情吗?那在水一方的“伊人”仅是个美丽的女子吗?你对“伊人”还有什么理解和体会?

生:我觉得可以是“亲情”

生:友情

生:理想(师:能说说你的理想吗?)我的理想是考上湖北的“武汉大学”,并且,我也会坚定执着的追寻我的人生理想,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决不会放弃。(掌声

师:为这种不怕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同学鼓掌。正是因为文字的飘渺空灵,意境的朦胧,“伊人”有了无限的可能,就像大家所说的,她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一个不可言说的梦。一曲《蒹葭》就如一坛老酒,随着岁月的沉淀,欲加的迷醉芬芳。哪句诗触动了你的心弦呢?

生:我喜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它描绘的意境很美

生:我喜欢……

师:我也喜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句诗真是有力量,它在精神上指引着我们。人生在世,不管是追寻爱情、事业、还是理想,在漫漫其修远兮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但这种执着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前行!(掌声

:《蒹葭》是一首痴情的诗,写出了有情男女对纯洁爱情的执著追求;《蒹葭》是一首水墨的,绘出了秦风水韵的浪漫迷离;《蒹葭》更是一首永恒的歌,让我们一起唱出对“伊人”的向往。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蒹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蒹葭》课堂文字实录与点评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苍苍蒹葭摇曳出的美丽──《蒹葭》美…
    《蒹葭》的朦胧之诗美
    美哉,《蒹葭》!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的…
    一唱三叹 情景交融──《蒹葭》写作…
    《蒹葭》的几种主题解读
    异曲同工话惆怅──《雨巷》与《蒹葭…
    《〈诗经〉两首》课时训练
    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
    《〈诗经〉两首》重难点讲解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多音字注音
    《〈诗经〉两首》形似字辨析
    《〈诗经〉两首》词语解释
    《〈诗经〉两首》词类活用
    《〈诗经〉两首》古今异义
    《〈诗经〉两首》名句欣赏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情景交融的典范──《蒹葭》简析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关雎》琐议
    《关雎》的全诗和赏析
    说说诗经《关雎》
    《关雎》再赏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也谈《关雎》为何排在《诗经》之首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蒹葭》教学设想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杂谈
    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关雎》的另…
    《〈诗经〉两首》诗意散译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阅读练习及 答案
    《蒹葭》美点赏析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真是一首爱情诗吗?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实录
    获奖案例 以《蒹葭》为例谈谈诗歌教学
    《蒹葭》中考练习题
    蒹葭译文及注释
    《蒹葭》中考练习题
    蒹葭读后感
    蒹葭是什么意思?
    蒹葭怎么读
    蒹葭原文
    蒹葭教案设计
    《关雎》一课教学案例
    《〈诗经〉两首》教学实录
    《〈诗经〉两首》问题探究
    《〈诗经〉两首》生字注音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诗经〉两首》教学建议
    《〈诗经〉两首》研讨与练习说明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 下册
    从《蒹葭》课例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
    《诗经·蒹葭》优质课教学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蒹葭》教学反思
    《〈诗经〉两首》整体把握
    蒹葭教学反思
    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蒹葭》教案
    赏析《蒹葭》
    《蒹葭》教学设计
    《蒹 葭》教学设计
    《关雎》和《蒹葭》的文本细读与教学…
    蒹葭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应注重情感感悟与写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