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怎么读
蒹葭,读音jiān jiā,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本词条主要针对《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蒹葭是什么意思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芦苇(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是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的一种植物,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有的分类学家认为芦苇是芦苇属的唯一种类。本词条主要针对《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蒹葭出处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中考练兵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位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新题演练 5.读下面几句诗,解释其中的“萋萋”一词。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读完这节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用散文的语言将其再现出来。 7.这首诗每章的前两句属于《诗经》中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蒹葭》是一首优美而深情的恋歌,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是《诗经》中最富“朦胧美”的作品。这种“朦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题答案同步练习册答案在线同步课程在线搜题 参考答案 中考练兵: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A(《蒹葭》是一首思念恋人的诗歌,有惆怅,没有焦灼) 新题演练:5.茂盛的样子 6.在深秋的一个清晨,有一位青年男子来到河边,徘徊观望。眼前是一片苍苍芦苇,脚下遍地白露。他在寻找什么呢?原来他所爱慕的少女,正在河对岸的那个地方。可是有河水阻隔,芦苇遮蔽视线,那位少女便显得若隐若现,影影绰绰。于是他只好沿着河边坎坷不平、弯曲难行的小路上下求索,往返追寻。最终还是可望而不可即。 7.这首诗每章开头的两句诗用的是“兴”,诗人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 8.这种“朦胧美”的表现主要是:一是景物迷离朦胧,一是抒情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距离产生美,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这首诗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