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过故人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学习资料)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40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16名。大多数能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并且课后积极复习。部分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表达能力强是我班学生一个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精心分析,从课本中拓展到现实生活的过少,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故事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对文章进行感性认识。

3.教学内容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5.教学难点分析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写作背景:
孟浩然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家乡隐居和到各地漫游,他的诗就是这两种生活的反映。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1、准确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黍shǔ”。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你能说说诗歌的大意吗?分组讨论归纳。
生1:诗人写自己应老朋友之邀到农家做客,看到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朋友喝酒、聊天,相约重阳佳节再来喝酒赏菊。
生2:诗歌先叙述到农家做客,再描绘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朋友之间的诚挚情谊,最后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反复读诗歌,说说你初读诗歌的感受。
生1: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一读就让我有一种美的感觉。觉得温馨、恬静。
生2:我觉得这首诗虽然语言比较平淡,但感情非常真挚。
生3: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郁的田园风味。
(四)品味剖析——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1、引导学生领悟名句内涵: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师: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致?
生1:描写了绿树环绕村庄,村外青山一一相连。让人感觉视野非常开阔。
生2: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
师: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生1:“合”字用得好,写出了绿树环绕村庄的情景,让人觉得村庄躺在绿树的怀抱里。
生2:“斜”字用得好,写出了青山蜿蜒起伏的状态。
总结:上句绿树环绕村庄是近景,“合”字用得真切自然,把城郭闹市与幽村茅舍隔开,宁静安详,别有天地。下句勾勒远景,雄伟的青山给田园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斜”字用得传神,写出了山峦起伏的状态。这两句描写了宁静优美的农村景色,增添了诗的明丽清新的色彩,而且对仗工整。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生1:诗人推开窗户,对着窗外的打谷场和菜园,与老朋友一边喝酒一边闲话家常。
生2:面对打谷场和菜园,诗人和朋友一边举杯畅饮,一边絮絮而谈,谈庄稼,谈年成。
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1:两人能在一起喝酒,闲话家常,说明他们之间交情很深。
生2:诗人能与友人谈农事,说庄稼收成如何,也表达了许多关切之意。
总结:这两句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对仗工整,融为一景,勾出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喜悦的情绪,诗人那种入仕与隐退的矛盾思想也随之消逝,在故人庄得到了慰籍与解脱。
(五)赏析诵读——欣赏诗歌的形式美
1、引导学生了解:
本文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是旧诗体裁之一,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七个字的叫七律。朗读的时候一般是这样断句:“二二一”或“二一二”。如:“绿树/村边/合。”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之美。
(六)迁移运用——体会诗歌的鉴赏美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诗人与友人关系亲密。朋友邀我做客并“具鸡黍”,可见友人的好客。我应邀而来,可见关系不一般。语言虽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生2:颔联两句写田园风光,可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生3:颈联写与朋友一边喝酒一边闲话家常,可见关系亲密以及诗人对朋友的关切。
生4:最后两句相约重阳佳节再来喝酒赏菊,开出新意,更觉老友之间情深意重,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2、《饮酒》与《过故人庄》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3、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都是田园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但陶渊明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孟浩然的诗中则有清幽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过故人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过故人庄》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人教版课标初中语文七年级七年级上课…
    过故人庄_孟浩然
    孟浩然《过故人庄》注释及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学习参考
    孟浩然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严太平书孟浩然过故人庄诗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读孟浩然《过故人庄》有感而作
    丹青拾韵 书法作品:孟浩然《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
    诗词欣赏——孟浩然《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教案2
    沪教:《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沪教版《山居秋暝》《过故人庄》教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译文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孟浩然《过故人庄》鉴赏
    七年级《过故人庄》的写字教学案例
    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初中语文七年级)
    说孟浩然《过故人庄》(诗词赏析一例)
    《过故人庄》 邵震海 作品
    《过故人庄•孟浩然》的翻译技巧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学案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2
    过故人庄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
    【诗词】:过故人庄
    读孟浩然《过故人庄》有感而作
    《诗五首》有关资料:《平淡中见淳美…
    过故人庄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五言律诗——《过故人庄》原文…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赏析
    《过故人庄》赏析
    名诗赏析(过故人庄)
    七年级-《诗五首》有关资料:《平淡中…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解析鉴赏
    过故人庄 赏析
    古诗词赏析--过故人庄
    诗词赏析---------[过故人庄]
    唐朝的田园畅想曲——孟浩然《过故人…
    孟浩然《过故人庄》审美赏析
    律诗二首《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教…
    唐诗三百首英译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诗歌翻译】过故人庄
    《精品扇面/唐 孟浩然诗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孟浩然)
    【诗歌名称】: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
    一幅恬静、优美田园风光图—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过故人庄》旨意鉴赏
    组教学案例--《龟虽寿》《过故人庄》…
    陈志华版主执教的《过故人庄》片断欣…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赏析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离别卷 过故人庄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故人庄》赏析及答案
    教科:《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 过故人庄教案 科教版
    〈〈过故人庄〉〉学案
    《过故人庄》作品赏析
    用孟浩然原韵续《过故人庄》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