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设计
侨中高一语文组 刘玥彤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指导学生做“句意”赏析类题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抓关键字,词,句和所提供注释信息进行赏析,并注意答题逻辑。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了解作家经历及写作背景,教师提前在早读指导诵读并提前背诵、默写。)
教学设想:
通过对比分析和逐层深入的提问,指导学生学会赏析诗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被贬黄州初还写了一首词《卜算子》,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这首词,感受一下作者在这首词中寄予的情感——齐读《卜算子》。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遍1082年作的这首《定风波》,体味一下这首词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齐读《定风波》
师:提问1:读完这两首词,同学们不难感受到这一前一后,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请结合苏《卜算子》这首词和苏轼的经历及写作背景探讨一下《定风波》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3分钟时间讨论)
师:检验讨论结果。请学生发言。
生:结合苏轼的经历和写作背景。抓住了《卜算子》中的意象“孤鸿”“幽人”和“独”“冷”“惊”分析得出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的心境是低落的,孤单的;又抓住了《定风波》中的“莫听”“何妨”“谁怕”“任”分析得出此时的作者已经超然物外,有着旷达,洒脱的心境了。
师:点评——没有直接说出心境,而是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这符合思维的逻辑。
师:提问2: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萧瑟处”“风雨”和“晴”仅仅是指自然景观吗?请结合苏轼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3分钟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回答。
生:结合苏轼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分析得出,“萧瑟处”“风雨”和“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萧瑟处”“风雨”即指刚刚遇雨的事,又指人生的坎坷,波折,“晴”则也指人生有过的辉煌。这就表现出此时的作者已经完全放开了,所以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所谓人生的沉浮变换和喜怒哀乐了。
师:点拔,既然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了,那这是何种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双关。
师:点评学生回答,并充实归纳方法。
师:问题3:如果我的问题是——请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呢?你应该怎样作答?(提示:赏和析的要求)
生:思考,探究3分钟。
师:检查结果。
生:抓住了双关的修辞,并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师:板书“双关——具体分析——情景交融,思想感情”鼓励式点评。
小结:归纳赏析句意的答题方法。
作业:赏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